词条 | 黔湘苗民起义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黔湘苗民起义清朝中期一次重要的少数民族起义。乾隆六十年(1795年),黔湘苗民,由于残酷的民族压迫、沉重的封建剥削和连年的自然灾害,爆发了苗民起义。这次起义前后长达十二年之久。是年正月,贵州松桃厅小营寨的石柳邓首先率众起义,乾州厅平陇吴八月、凤凰厅苏麻寨吴半月、乾州厅三岔坪的吴廷举纷纷响应,众达三十万。攻克厅城,严惩罪大恶极的满权官吏、地主、高利贷者。清廷急忙纠集十余万兵力进行围剿。八月,义军并推吴八月为王,提出“打到黄河去,不到黄河心不死”的口号。经过三个月的奋战,平陇失守,石柳邓牺牲,起义转入困难阶段。嘉庆四年(1799年),镇簟右寨吴陈受联合火麻营等七寨苗民数千人,举行起义,再次燃起苗民反抗斗争的怒火,各地苗民起义响应。清廷为了镇压起义,采取了“屯田养勇”、“长守碉堡”等措施。义军在艰苦的条件下坚持斗争。十一年,清政府迫使凤凰厅两头羊、高都二寨及贵州各寨“缴械”,黔湘苗民至此才最终失败。这次起义,一度控制了贵州、湖南和四川广大地区,杀死清军将领一百一十六名,给清政府以有力打击。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