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鼓舞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232 鼓舞

苗族民间舞。流行于湖南湘西地区。舞时,有一面大鼓置于木架上,伴舞者击鼓边伴奏。舞者双手持木棰,边击鼓边绕鼓作舞,动作随鼓点节奏而变化。有花鼓、团圆鼓和猴儿鼓之分。按打法不同又分槌舞和拳舞两种。

鼓舞

以鼓为主要伴奏乐器或道具的舞蹈。起源于原始社会。中国鼓的记载在甲骨文中已出现。在公元前21世纪时已经用于乐舞。中国与美索不达米亚、古埃及、印度等国为世界上鼓的最早发源地,鼓舞则同时产生。早期的鼓舞主要用于祈神、求雨、祛邪驱鬼、宗教仪式、战事和庆典活动中,隆重盛大。后期鼓舞则主要作为一种节庆时的民间艺术在世界各地广泛流传,并具有风俗文化的鲜明特征。中国汉族民间鼓舞主要有 “太平鼓舞”、“腰鼓舞”、“花鼓舞”、“大鼓凉伞” 等。少数民族的著名鼓舞有广泛流传于中国南方及西南地区的彝、苗、壮、瑶、水、布依等族的 “铜鼓舞”,苗族的 “木鼓舞”、“踩鼓舞”、“猴儿鼓舞”,瑶族的长鼓舞,哈尼族的 “跳鼓”,傣族的 “象脚鼓舞”,维吾尔族的 “手鼓舞”,藏族的 “卓”、“卓谐”,朝鲜族的 “长鼓舞”,羌族的 “跳皮鼓” 等。东南亚国家的许多舞蹈也具有鼓舞的属性,如朝鲜的 “长鼓舞”,缅甸的“瑞波大鼓” 等。印度古典舞、日本的“神乐” 等在表演时也必用鼓伴奏,可说是鼓舞的变体。古代埃及的各种祭神、节庆之舞多以鼓为主要伴奏乐器; 现代埃及的著名女子舞蹈 “东方舞” 则以阿拉伯盆鼓为主导。非洲黑舞蹈大多数都有鼓舞特征。鼓与歌唱相伴,是非洲黑人传统的礼仪舞蹈和民间自娱之舞的主要伴奏,形成节奏鲜明而复杂多变、充满生命活力的特征。在欧洲则有用铃鼓伴奏的民间舞 “塔兰泰拉舞”。鼓舞至今广泛流传于世界各地,并随着民俗的发展而产生多样的形式。

鼓舞

以鼓为主要伴奏乐器或道具的舞蹈。起源于原始社会。中国鼓的记载在甲骨文中已出现。在公元前21世纪时已经用于乐舞。中国与美索不达米亚、古埃及、印度等国为世界上鼓的最早发源地,鼓舞则同时产生。早期的鼓舞主要用于祈神、求雨、祛邪驱鬼、宗教仪式、战事和庆典活动中,隆重盛大。后期鼓舞则主要作为一种节庆时的民间艺术在世界各地广泛流传,并具有风俗文化的鲜明特征。中国汉族民间鼓舞主要有“太平鼓舞”、“腰鼓舞”、“花鼓舞”、“大鼓凉伞”等。少数民族的著名鼓舞有广泛流传于中国南方及西南地区的彝、苗、壮、瑶、水、布依等族的“铜鼓舞”,苗族的“木鼓舞”、“踩鼓舞”、“猴儿鼓舞”,瑶族的长鼓舞,哈尼族的“跳鼓”,傣族的“象脚鼓舞”,维吾尔族的“手鼓舞”,藏族的“卓”、“卓谐”,朝鲜族的“长鼓舞”,羌族的“跳皮鼓”等。东南亚国家的许多舞蹈也具有鼓舞的属性,如朝鲜的“长鼓舞”,缅甸的“瑞波大鼓”等。印度古典舞、日本的“神乐”等在表演时也必用鼓伴奏,可说是鼓舞的变体。古代埃及的各种祭神、节庆之舞多以鼓为主要伴奏乐器;现代埃及的著名女子舞蹈“东方舞”则以阿拉伯盆鼓为主导。非洲黑人舞蹈大多数都有鼓舞特征。鼓与歌唱相伴,是非洲黑人传统的礼仪舞蹈和民间自娱之舞的主要伴奏,形成节奏鲜明而复杂多变、充满生命活力的特征。在欧洲则有用铃鼓伴奏的民间舞“塔兰泰拉舞”。鼓舞至今广泛流传于世界各地,并随着民俗的发展而产生多样的形式。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1:2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