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鼠疫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鼠疫shuyi

鼠疫杆菌所致的烈性传染病。传染性大,死亡率高,为国际检疫传染病。曾发生过多次世界大流行。鼠疫杆菌为革兰氏阴性菌,短而粗,在脓液和痰中可存活8~20天,水中可存活一个月,冬季在尸体或冰冻状态下可存活数月或更长。对光、热、干燥、消毒剂等均很敏感。加热100℃1分钟即死亡。日光下5小时死亡。鼠疫的基本病变为严重的中毒及出血现象。病菌侵入皮肤后,由淋巴管至淋巴结,引起剧烈炎性反应。淋巴结极度充血、肿胀、出血、坏死、化脓,并引起周围组织水肿出血。淋巴结中大量病菌所释放的内毒素侵入血液散布全身,引起病人高度中毒。鼠疫的潜伏期一般不超过5天。发病后起病急,寒战后出现发热,体温39~40℃,四肢剧痛。继而发生意识模糊,言语不清,步态不稳。皮肤下出现瘀点或皮下出血、鼻衄、尿血、胃肠道出血。患者要绝对隔离,卧床休息,并给予充分液体营养。抗菌治疗可选用链霉素、庆大霉素及磺胺嘧啶等药物。啮齿动物是鼠疫的贮存宿主和主要传染源,自然界中已发现近200种受感染的啮类动物。而蚤类为主要传播媒介,灭鼠、灭蚤是预防鼠疫的最重要工作。此外,还要严格控制传染源。发现可疑病人应立即报告上级卫生机关,疫区至少要封锁6天。对病人要严格隔离,对病人的分泌物、排泄物及污染物要用药物消毒。接触者要进行检疫并进行药物预防。疫区可普遍接种疫苗,接种后免疫力可持续6~8个月。

鼠疫

鼠疫杆菌所致的烈性传染病,鼠类先流行,蚤类为媒介传染给人。有寒战、高热、酒醉状态、出血倾向和淋巴结肿大等症状,死亡率极高。应严格隔离,链霉素、庆大霉素、磺胺药联合应用。我国鼠疫已扑灭,但需加强国境检疫,灭蚤灭鼠。

鼠疫

专著。纪树立主编,720千字。共11章,论述了鼠疫的流行病学、动物流行病学、病原学、生态学以及预防、治疗方面的现代研究成果,较详细介绍了中国鼠疫研究、防治方面多年未曾公开发表的成就和经验。

鼠疫

在抗日战争以前,湖南未发现有关鼠疫的记载。民国30年(1941) 11月4日清晨,日本侵略军在常德地区空投大量染有鼠疫杆菌物品。随即,常德市、常德县、桃源县等相继发现鼠疫患者和死亡病例。收治的病人经确诊为败血症鼠疫或腺鼠疫。由于当时积极防治和及时灭鼠,并注射鼠疫菌苗88559人份后,才制止了鼠疫的扩大流行。1950年,湖南省人民政府卫生处组织对常德地区进行鼠疫专题调查,并对原疫区的人群进行鼠疫菌苗接种。1953年,在爱国卫生运动中开展灭鼠,组织卫生防疫人员赴常德县、桃源县等地调查,摸清老鼠种类、密度和生活习性,未发现带鼠疫杆菌的老鼠和原因不明的死亡鼠类。1984至1985年,又在桃源县进行鼠类调查,也未发现鼠间鼠疫。由此证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湖南未再发生疑似鼠疫患者。但由湖南医科大学牵头组成的湖南省鼠疫监测科研协作组在常德市和桃源县继续7年监测,于1990年12月从鼎城区和桃源县捕获的鼠中各捡出一份鼠疫FI,抗体阳性鼠血,并经全国鼠布病防治基地复验核实。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0:5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