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齐学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齐学秦汉之际经学流派之一。因经师中传《诗》的辕固生,传《春秋公羊传》的公羊寿,传《尚书》的伏生等,均系齐人,故名。齐学较繁杂,除儒学之外,又受阴阳家学说的影响,多以五行生克、阴阳灾异推论时政得失,宣传“天人感应”之说。董仲舒把阴阳五行说和今文经《公羊传》相牵合,用以巩固皇权,就是沿袭这种学风而发展的。齐学之学风较为开放、夸诞。主要经籍有 《齐诗》、《齐论》等。 齐学❶指周代自齐建国以来,特别是春秋、战国时期活跃于齐国地域的思想文化学说。前期可以管仲为代表。其特点是务实重法,“不慕古,不留今,与时变,与俗化”;(《管子·正世》)大力开发经济,树立政治信誉,从而民富国强。(参见“管仲”与“管子”。)后期可以稷下学宫为代表。其特点是兼容并包,自由论辩,儒、墨、名、法,阴阳、黄老,都可登其讲坛,取舍去留,各任其便,形成了战国时期影响最大的学术中心。(参见“稷下学”与“稷下学宫”。)一般泛称“齐学”或“齐文化”者,多就此而言。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