龋齿quchi俗称 “蛀牙”、“虫牙”。是一种常见的牙釉质受到腐蚀,变软、变色,逐渐发展为牙体硬组织缺损,形成龋洞的疾病。青少年中发病率较高,城市一般高于农村。在我国中小学生中,龋齿患病率均为60~70%。龋齿往往容易被人忽视,直到龋蚀加深,侵袭牙髓神经,引起牙痛时,才引起注意。龋齿不仅妨碍咀嚼,影响消化和生长发育,还可因齿槽脓肿形成局部病灶;导致全身性疾病,如肾炎、风湿病等。龋齿的发病因素很复杂,经过多年研究,现已形成了公认的 “龋齿形成四联学说”。即:细菌、食物、牙齿状况及全身情况等因素相互作用一段时间后 (时间因素),使牙齿表面釉质损坏形成龋齿。由于病因复杂,要采取综合措施预防。(1)合理营养:从胎儿时期起,孕妇就应注意钙、磷、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的摄入。乳牙长出后,应适当给一些纤维较多及有一定硬度的食物,如青菜、豆类等。以利于儿童颌骨发育,增加牙齿及牙周的抵抗力。(2) 保护口腔卫生: 限制儿童的食糖量、粘性或精制的糖类食品,少吃零食并养成饭后漱口、早晚刷牙的习惯。刷牙时要采用竖刷法,既能清除牙缝中存留物,又能按摩牙龈。(3)定期检查牙齿: 及时发现龋蚀,及早治疗。(4) 氟化物有防龋作用,选用含氟化物牙膏,多吃含氟食品,如茶叶、芋头、豆类、葱等,都有一定的防龋效果。 龋齿牙齿组织逐渐被破坏、消失的一种牙体多发病。小儿患龋齿后常因疼痛影响咀嚼与消化。龋齿未及时治疗可引起牙槽骨及颌骨的炎症,也可成为病灶导致其他器质性疾病。龋齿的发生与以下三个因素有关: ❶口腔内细菌的作用:变形链球菌和乳酸杆菌在口腔内残留的食物上繁殖产酸,酸使牙釉质脱钙,形成龋洞。 ❷食物残渣:小儿临睡前吃东西,或口含食物睡觉,滞留在牙面、牙缝上的食物残渣,尤其糖果、糕点等甜食残渣,是致龋齿的重要因素之一。 ❸牙齿结构的缺陷:常因缺乏钙、磷、氟等矿物质和维生素D致牙釉质发育不良。氟是增进牙齿抗龋能力的微量元素,牙釉质内含氟量达一定程度时,才具有较强的抗腐蚀能力。牙齿排列不齐,易使食物残渣和细菌存留,也是致龋原因。症状表现:初期,龋坏的部位色泽变暗,牙面不光滑,但不感到酸痛。当龋洞发展到牙本质时,遇冷、热、酸、甜等食物即感到酸痛,刺激因素移去后,酸痛消失。若龋洞接近牙髓,疼痛加剧且对温度刺激有较长时间的酸痛感觉。小儿乳牙的龋患率较高,但有些家长认为乳牙早晚要换,因此轻视乳牙的防龋、治龋。其实,乳牙的保健很重要,应降低龋患率,及时治疗龋齿,使小儿有完整、健康的牙列,以充分发挥其咀嚼功能,提高消化吸收的能力。咀嚼力通过牙根传至颌骨,还能促进颌骨的发育,若乳牙过早丢失(龋齿残根拔除)或因牙痛不敢咀嚼,就可能因缺少咀嚼的刺激而使颌骨发育不良,影响面容的和谐美观。另外,乳牙的健全和位置正常,可引导恒牙正常萌出。如乳牙早失,其前后邻牙可向缺隙内倾倒,使间隙缩小,恒牙有可能错位萌出,成为牙列不齐。预防: ❶讲究口腔卫生:饭后漱口,3岁后学着刷牙。刷牙的方法要正确,顺着牙缝直刷,刷下牙由下向上,上牙由上向下刷,以彻底清除牙缝里的食物残渣。牙齿咬合面,可来回刷。睡前刷牙最重要,刷牙后不要再吃东西。选用儿童保健牙刷,用后洗净,刷头朝上放在漱口杯内晾干。 ❷多晒太阳,注意营养:以保证牙齿的正常钙化,加强牙釉质的抗酸能力。 ❸氟化防龋:使用含氟牙膏或牙齿涂氟均有一定的防龋作用。 ❹定期口腔检查:早发现、早治疗。 龋齿quchi俗称虫牙、蛀牙,是小儿常见的口腔疾病。牙齿硬组织被破坏,病变进一步向内发展,使牙冠完全被破坏形成黄褐色或黑褐色龋洞。其结果不仅使牙齿丧失,还可继发牙龈炎、牙根炎、牙髓炎等。病因: ❶细菌:不讲究口腔卫生是一个重要因素; ❷饮食: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尤其蔗糖滞留在牙齿表面和沟窝中,经细菌代谢产生酸,腐蚀牙釉质而形成龋洞; ❸牙齿本身的条件:牙齿排列不齐,相邻的牙面、窝沟不易清洁,使食物残渣和细菌滞留。食物中缺乏维生素、微量元素,可降低牙齿的抗龋能力。体弱多病,机体代谢不正常可影响牙胚的发育,牙釉质发育不良增加了龋患率。症状:病初可无明显症状,只在口腔检查时才被发现。形成龋洞后,吃冷、热、甜、酸等食物时,感到牙齿疼痛。当龋洞影响到牙髓时,对于冷、热、甜、酸的刺激,尤其对热的刺激更为敏感,疼痛持续时间长,进而即使没有刺激,也会出现自发性牙痛,影响睡眠、进食。龋齿对小儿健康危害很大,一旦发现要及时治疗。有些家长认为反正乳牙将来要换,有了龋齿不要紧,等等再说。这样不仅给孩子带来痛苦,也会影响孩子的正常发育。为了作到早期治疗,应经常进行口腔检查。平时注意口腔卫生,培养小儿养成早、晚刷牙的习惯,并避免睡前或夜间再吃糖果、点心、牛奶、饮料等。用适量氟化物可以提高牙组织的防龋能力,如饮水中加氟、含氟饮食、含氟牙膏刷牙等。多吃蔬菜、水果、粗粮等含纤维素多的食物,有利于牙面的机械性磨擦和清洗,起到防龋作用。 龋齿dental caries牙齿硬组织脱钙,有机质溶解形成龋洞的一种齿病。常发生于马、猪、犬、猫等动物的臼齿。主要因饲料中酸类物质使牙齿脱钙及腐蚀;或齿表面损伤,饲草嵌入发酵;或因细菌侵入齿组织引起腐败分解等所致。根据釉质及齿质表面损伤程度,龋齿可分为三度。一度龋齿牙齿釉质的釉小皮部分剥离,失去光泽呈褐色,表面粗糙。可用硝酸银饱和液涂搽其粗糙面。二度龋齿釉质的釉柱间质被溶解,变成黄色并有凹陷的空洞。应彻底清除病变组织,消毒,充填固齿粉。三度龋齿齿质层完全被破坏达到髓腔齿髓外露,此时宜行拔齿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