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龙山文化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014 龙山文化

比仰韶文化晚,大约距今5000年左右,主要分布在黄河中游的河南、陕西、山东、河北等地。因首先在山东章丘龙山镇城子崖发现而得名。反映了黄河中游地区父系氏族公社时期的社会情况。男人在较发达的农业和畜牧业生产中居于主导地位。龙山文化仍以农业为主,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家畜饲养业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除猪狗外,还有鸡牛羊马。狩猎和捕鱼是辅助性生产。大量出土文物证实,龙山文化和夏、商文化有明显继承关系,夏、商文化是在龙山文化的基址上发展起来的。

龙山文化

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之一。因1928年首次发现于山东章丘县龙山镇城子崖遗址而得名。曾称“黑陶文化”。20世纪30年代将其划分为山东沿海、豫北、杭州湾3个区。1949年以后至今认识更深入,发现其来源并非单一。因地区和文化内涵不同区分为:山东龙山文化、庙底沟二期文化、陕西龙山文化、河南龙山文化、龙山文化陶寺类型等。有的将来可单独命名。碳-14测定年代为公元前2600—前1900年。早期处于父系氏族公社时期,晚期进入军事民主制时期,出现阶级分化贫富悬殊的现象。近年在西安附近发现该文化晚期的甲骨文。

龙山文化

我国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之一种。1928年发现于山东省章丘县龙山镇城子崖,故名。1930年梁思永先生主持发掘,因发现陶器以灰、黑色为主,且黑陶薄如蛋壳而有光泽,所以曾被称为“黑陶文化”。分布于黄河中下游地区。此后各地陆续发现的这一时期的灰黑陶遗存遗址,均冠以本地名称,如河南龙山文化、陕西龙山文化、湖北龙山文化等,而“龙山文化”则专指山东地区该时期的文化,或称“典型龙山文化”。其文化物征是: 生产工具有很发达的磨制石器,出现了石镰、蚌镰; 陶器开始轮制,以灰陶最多,黑陶次之,但质量极高,如“蛋壳陶”,红陶、白陶极少; 器形除平底器外,有圈足器和三定器,饰纹有绳纹、篮,方格纹、弦纹等,还有镂孔器,出现卜胥,且经穿连编排过; 经济生活以农业为主,有较发达的畜牧业。据碳—14法测定,河南龙山文化的年代,约为公元前2800年—前2300年。属父系氏族公社制时期。

龙山文化

黄河中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遗存。以首先在山东省历城市龙山镇城子崖的发现命名。1930年~1931年的发掘,在其下层出土磨光漆黑的黑陶和蛋壳陶,最初命名为“黑陶文化” ,后改名为 “龙山文化” 。50年代后,大量的发掘资料表明原先的龙山文化并不是单一的考古学文化,根据文化特征、分布地区和源流的不同,分别命名为 “山东龙山文化” (又称 “典型龙山文化” )、“河南龙山文化” 、“陕西龙山文化”、“湖北龙山文化”、“龙山文化陶寺类型”。其年代在前2600年~前2000年左右。该文化所处时代是中国古代文明时期的开端。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4:5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