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龙舟竞渡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龙舟竞渡古代一种水上体育运动。龙舟竞渡起源于宗教活动,是为了祭祀河伯,以求得得到丰年和平安。在云南石寨山发现的汉代铜鼓上就刻有划船竞渡的图案,说明至迟在汉代已有了这项活动。隋唐时期,在江南地区龙舟竞渡十分盛行,时间选在五月初五端午节,届时,红旗招展,龙舟竞发,喧振水陆,观者如蚁,场面十分热烈,激励人心。龙舟竞渡也传到宫廷,很多皇帝都喜欢观看和组织这项活动。如唐穆宗、唐敬宗都曾多次在都城长安鱼藻宫观看龙舟竞渡。宋代在金明池设有龙舟竞渡的锦标赛,参加的有各类船只,规模很大,皇帝也要驾临观看。明成祖迁都北京后,把江南的龙舟竞渡习俗也带入北京,逢端午节时,内廷都要举行龙舟竞渡比赛。明孝宗时礼部尚书吴宽就曾作诗描绘这一情景道: “欣逢佳节睹宸游,万岁山前御气浮。赤骠追风过上苑,黄龙戏水在中流。” 清高宗弘历也喜观龙舟竞渡,曾在圆明园福海令内侍进行比赛,“画船箫鼓,飞龙鹢首,络绎于波浪间”。 龙舟竞渡壮族民间体育活动。广西贵县、西林县西汉墓出土的四面铜鼓上都有多人划船图案。贵县出土的一面铜鼓上的船纹,每船6人,1人在前,手执羽杖,象是指挥者,后面的人都作相同的划船动作。唐宋时期,壮族地区龙舟竞渡非常盛行。唐诗人宋之问《桂州三月三》描绘桂林龙舟竞渡说:“始安(桂林)繁华旧风俗,帐饮倾城沸江曲。”李商隐《桂林》诗也记述龙舟竞涉白石湫的情景:“神护青风岸,龙移白石湫”。宋周去非《岭外代答》说:“钦州竞渡兽舟,亦刳全木为之。”明人王济《君子堂日询手镜》的记载横县(横州)壮族的龙舟竞渡情况更详:“遇端阳前初一日即为竞渡之戏,至初五日方罢。舟有十五数只,甚狭,长可七八丈,头尾皆刻龙形。每舟有五六十人,皆红衣绿短衫裳,鸣钲鼓数人,搴期一人,余各以浆棹水,其行如飞,二舟相较胜负。迅疾者成胜,则以酒肉红帛尝之,其负者披靡而去。远近男妇老稚毕集江浒,珠翠绯紫,横炫夺目。或就民居楼屋,或买舟维绿阴间,各设酒,歌鼓欢饮而观,至暮方散。”明代以降,时至今日,壮族地区龙舟竞渡作为体育活动一直盛行不衰。 龙舟竞渡湖南境内的龙舟竞渡,约起源于战国后期。《荆楚岁时记》载:“五月五日竞渡,俗为屈原投汨罗日,人伤其死,故命舟楫以拯之,至今竞渡是其遗俗。”此外,竞渡还有祭龙求雨、祈求丰收、禳灾送瘟、纪念祖先等含义。全省约有400个龙舟竞渡点,计湘江流域170个,资江流域70个,沅水流域100个,澧水流域35个,洞庭湖一带25个。参加竞渡的龙舟,按舟身的长短、宽窄以及首尾饰物的不同,可分为汨罗型、长株潭型、益阳兰溪型、资江型、凤凰型、泸溪型、道州型等。1946年为庆祝抗日战争胜利,益阳市举行了百条龙舟竞渡,并有20条彩船助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湖南的龙舟竞渡活动得到发展。1984年,湖南将每年端午节定为农村体育节,以竞渡龙舟为主要内容。同年,国家体委公布《龙舟竞赛规则》并列为正式比赛项目。1987年4月,湖南省龙舟协会成立。1988年端午节在岳阳举行全国“屈原怀”龙舟赛。1991年后连年在岳阳举行了“中国湖南汨罗江国际龙舟节”,将其发展成为国际体育比赛项目。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