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龚自珍研究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龚自珍研究》管林、钟贤培、陈新璋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出版。龚自珍的成就是多方面的,他除致力于诗文的创作外,还从事哲学、历史、地理、文字、音韵、儒学和佛学等方面的研究,本书着重研究龚自珍文学方面的成就。全书共分十章,第一章论述了龚自珍所处的时代、他的生平和他的文艺思想;第六、七两章分别从佛学思想和经史研究两个方面论述了龚自珍的诗文创作,指出:“参与佛教活动和佛教唯心主义思想,对龚自珍的创作的影响,总的来说是有害的。但作为佛经的文学色彩和逻辑推理(因明),却给龚自珍诗文写作带来了某些有益的影响。”“龚自珍曾着力研究经史,他的大量的文学作品带有浓厚的时代色彩和研究经史的某些气息。显然,急剧变化的时代现实是他文学创作的源泉,而研究经史对他的文学创作有深刻的影响。”第八章集中论述了龚自珍散文的特点,作者认为除了运用公羊家的“三世说”和借古讽今这两个最显著的特点之外,以文学的角度看,龚自珍散文还有如下几个特点:一、形象描写与政论的结合。在龚自珍的许多散文中,常常可以见到不同程度的形象描写。这些散文往往带着较浓厚的文学色彩,这些形象描写与散文中的政论有机地配合,增强了文章的战斗性与艺术感染力。二、善于运用曲笔。他运用曲笔常常是不得已的,在当时的条件下,也是一种战斗的方法。这些迂回曲折、闪烁其词的笔法显然投射着清初文字狱的阴影。三、立意新颖奇巧。龚自珍的散文,没有当时的八股格局,力避陈腔俗调,往往善于想人心中所有,道人口中所无,匠心独运,别开生面,扣人心弦,引人入胜,给人一种艺术享受。四、语言尖刻、含蓄。作者指出:龚自珍的散文显得生气勃勃的原因,除了他对现实有强烈的批判精神之外,也与他具有某种程度的求新思想有关。除此之外,龚自珍的丰富生活实践,渊博的学识和深厚的文学修养也是他写出许多为人称道的散文作品所不可或缺的条件。最后一章论述了龚自珍在鸦片战争前后的文坛上的地位和他对改良派诗文革新运动和南社诗人的影响。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