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一)初步改善时期 |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
释义 | (一)初步改善时期1950—1957年从1950—1952年的3年经济恢复和1953—1957年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先后在全省农村进行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党和人民政府对发展农村经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发放农业贷款,帮助农民解决资金困难,增加生产资料供应;推广农业科学技术;广泛进行农田基本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在此期间,全省共计完成水利投资2 078万元,增加有效灌溉面积36.01万公顷,造田造地增加耕地面积30.71万公顷;耕作制度也进行相应改革,变旱地为水田,变单季稻为双季稻,推广间种、套种,变两季为多季,提高复种指数,广大农民既积极发展粮食生产,又因地制宜发展经济作物。据1957年统计,全省农作物播种面积达到461.96万公顷,比1950年增加122.4万公顷,增长36.05%;经济作物播种面积亦由1950年的16.73万公顷增加到1957年的40.88万公顷,增长144.35%;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的比重由95.07:4.93变为91.15:8.85。在这7年时间里,粮食、油料、甘蔗、黄红麻、烟草、茶叶产量平均每年增长率分别为4.4%、9.2%、10.8%、14.5%、28.5%和1.6%;粮食作物产值与经济作物产值分别增长53.95%和69.38%。1950—1957年农作物播种面积及其构成变化情况如表3-1-1。
表3-1-2
注: 产值按1952年不变价计。 这期间,农村工业、建筑业、运输业、商业饮食服务业虽有所发展,但还处在萌芽状态。 |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