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土地资源丰富,自然条件优越
宁夏回族自治区河套灌区土地面积21 347平方公里,占全自治区总面积的33%,实有耕地34.67万公顷,约占全自治区耕地面积的1/4,粮食产量约占全自治区的2/3,近几年每年向国家提供商品粮5.5亿公斤,是宁夏的商品粮生产基地。河套灌区及其边缘在50米扬程以内的土地资源丰富,截至1994年底,还有30.9万公顷的荒地资源可供开发利用,已种植的34. 67万公顷中,中低产田面积达67. 3%。1989年后,经农业综合开发两期工程6年共开发荒地3. 16万公顷,改造中低产田7.36万公顷,河套灌区现尚有可开发荒地27. 76万公顷,中低产田22.08万公顷。河套灌区1995年荒地资源和面积分布见表4-2-1、4-2-2。
表4-2-1 河套灌区1995年荒地资源
单位: 万公顷
渠系名称 | 荒地 面积 | 其 中 | 注明 |
一类 | 二类 | 三类 | 四类 |
合计 唐徕渠系 汉延渠系 | 27.76 5.93 0.04 | 6.35 0.50 0.01 | 6.22 1.70 0.01 | 9.24 1.10 0.01 | 5.95 2.63 | 扬程在50米以下 |
惠农渠系 西干渠系 秦汉渠系 东干渠系 跃进渠系 美利渠系 七星渠系 | 5.18 6.47 0.29 3.85 0.78 0.49 0.23 | 2.71 1.22 0.02 1.86 0.01 | 1.52 2.52 0.12 0.05 0.12 0.02 0.11 | 0.92 2.18 0.14 0.99 0.54 0.22 0.12 | 0.01 0.55 0.01 0.94 0.12 0.25 |
黄河扬水 羚羊寿渠 | 4.13 0.40 | | 0.01 0.05 | 2.67 0.35 | 1.45 |
注: 此表在1984年荒地资源调查的基础上扣除第一二期农业综合开发已完成的3.16万公顷荒地(见1994年4月再造河套第一期总体规划)。
表4-2-2 河套灌区面积分布及等级
单位: 千公顷
| 合计 | 高产田 | 中产田 | 低产田 | 注明 |
合计 惠农 平罗 陶乐 贺兰 银郊 永宁 青铜峡 | 297.51 19.00 36.10 6.81 33.10 27.11 33.78 28.28 | 76.68 3.01 5.89 0.62 11.52 6.49 6.58 14.11 | 111.72 8.98 12.1 2.11 9.68 6.40 17.25 10.83 | 109.11 7.017 18.11 4.08 11.90 14.22 9.95 3.34 | 不含其他单位耕地 |
| 合计 | 高产田 | 中产田 | 低产田 | 注明 |
灵武 吴忠 中卫 中宁 | 15.05 21.57 21.00 20.11 | 3.91 5.49 8.58 2.76 | 8.30 6.49 7.57 10.95 | 2.84 9.59 4.85 6.40 | |
农垦系统 农科院系统 劳改系统 | 30.87 2.00 2.73 | 7.59 0.13 | 9.40 0.53 1.13 | 13.88 1.34 1.60 | 仅在灌区 仅在灌区 仅在灌区三场 |
注: 表中面积基数是以1984年土地普查资料为依据,经农业综合开发两期工程实施后,各县(市) 的高中低产面积有一定的变化,变化数依据1991—1995年各县农业统计求得。基数参考1994年4月再造河套一期总体规划报告。
河套灌区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光照充足,热量适中,黄河自南向北流过,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灌溉和排水条件。灌区垦殖历史悠久,水利灌排骨干工程基本形成,新中国成立后几次大的农田基本建设和农业综合开发建设,使河套灌区的骨干排水和灌溉配套工程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为灌区农业再上台阶打下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