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一)淡水捕捞 |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
释义 | (一)淡水捕捞据1936年资料,全省有捕捞渔民2万~3万户,鱼产量3.5万吨。抗日战争开始直至新中国成立前,捕捞生产屡遭破坏,加上渔霸港主对渔民层层盘剥,致使捕捞业日趋萧条,至1949年,全省专业渔民只剩5 000多人,鱼产量仅有1.38万吨,占总产量的57.98%,尚不足1936年的40%。新中国成立以后,捕捞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但在贯彻以捕捞为主向以养殖为主过渡的方针以后,水产养殖业发展迅速,因而,水产捕捞鱼产量虽有较大增长,但占水产总产量的比重却越来越小。到1995年,全省捕捞产量达到16.7万吨,比1976年翻了3番,但只占水产品总量的19.80%。江西淡水捕捞分为成鱼捕捞和长江捞苗两个方面。鄱阳湖是全省最重要的天然捕捞水域。据1989年统计,沿湖11个渔业重点县,共有捕捞专业渔民2.1万余人,捕捞产量在1949—1989年的40年中,每年平均为1.97万吨,占全省年均捕捞产量的70%左右。90年代以后,所占比重有所减少。1995年,捕捞产量为9.69万吨,占全省捕捞量的58.1%。江西九江历来是全国闻名的长江天然鱼苗重要产地。几百年来,长江鱼苗的捕捞业随着时代和自然的变迁而几经兴衰。1936年鱼苗产量达23.45亿尾,是新中国成立前的最高水平。1949年锐减至0.23亿尾。新中国成立后,长江捞苗得到了恢复和发展,1961年达28.35亿尾,创历史最高记录。自1962年起产量骤降。1995年, 全省共生产鱼苗98.09亿尾, 其中长江鱼苗只有0. 143亿尾, 用于培育优良的长江原种亲鱼。详见表3-5-2。 表3-5-2 主要年份水产捕捞产量
|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