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第一产业比重缩小,二、三产业比重加大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常州农村基本上以种植业为主。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开始进入以工业为主体的经济发展阶段。
1978年,农村国内生产总值为11.1亿元(推算值,1990年不变价),1995年,农村国内生产总值达317.5亿元(1990年不变价),比1978年翻了近五番。在1995年国内生产总值构成中,第二产业比重为63.1%。由于工业产值的快速增长,农业产值比重下降,农村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在农村国内生产总值中,一、二、三产业的比例关系,也由原来的“一、二、三”,逐步演变成“二、一、三”和现在的“二、三、一”(表13-4-3),农村工业已经成为常州农村经济的主体。
表13-4-3 农村国内生产总值构成(当年价格)
单位:%
年 份 | 第一产业 | 第二产业 | 第三产业 |
1950 1960 1970 1978 1980 1985 1988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 82.8 62.6 61.1 44.0 41.3 35.2 29.6 30.4 23.7 18.5 15.6 13.8 12.1 | 7.2 17.8 22.0 40.3 42.2 50.0 54.1 52.8 59.4 62.1 63.5 63.6 63.1 | 10.0 20.0 16.9 15.7 16.5 14.8 16.2 16.8 16.9 19.4 20.9 22.6 2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