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三)人民公社化时期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三)人民公社化时期

1958年5月,中共八届二中全会通过了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同年8月,根据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精神,全自治区掀起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高潮。1964—1966年夏,根据中央的部署,自治区及各地、市、县先后抽调了1万多名机关干部组织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简称“四清”运动。“四清”从清账目、清仓库、清财物,清工分开始,逐步发展到清政治、清经济、清组织、清思想的 “四清”运动。“四清”运动尽管受 “左”的错误影响,有负面作用,但它巩固了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发展了一大批党员,促进了经济发展。1966年全自治区150个人民公社都建立了基层党委。2 000多个生产大队都建立了党支部,共有农村党员3万多名。


(三)人民公社化时期

1958年农村人民公社成为农业生产和经营的主体,农户不再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农民仅作为劳动力参加集体生产。农业生产投资几乎全部有农村集体承担。农户生产投资范围仅限于家庭副业生产和小型农具购置。1958年人均购买生产资料支出仅1.16元。1960年冬开始,农村集体分给社员自留地,长期归社员耕种,并允许农民开垦小片荒地,提倡和帮助社员发展家庭饲养业及其他副业生产,农户购买生产资料的支出有所回升。1965年为4.1元。60年代后期,农民家庭副业和自留地被当做资本主义尾巴砍掉,农户生产投资仅限于购置小农具等,投资数额较小。70年代,农户自留地和家庭副业得到恢复和发展,生产投资额有所上升。70年代中后期增加到5元以上。


(三)人民公社化时期

1958—1978年,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由农村集体统一组织,生产投资由集体承担,农户生产投资的范围仅限于家庭副业和自留地生产,投资额很小。1958年人均生产支出仅1.48元。60年代初,由于农村经济困难,政府允许农民开垦荒地,自主经营自留地,提倡发展家庭副业生产,农户生产投资增加。1962年达到12.8元。之后,有所下降。1965年人均生产支出为5.1元。
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农户自留地由集体统一经营,农民家庭副业生产受到限制,农户生产投资增长缓慢。70年代中期,人均生产支出15元左右。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9 3:4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