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面语shumianyu语言交际的方法或方式之一。它的英文名称是“Written language”,意思是“写下的、成文的或书面的语言”。书面语又可以叫做“笔语”或“文字语”。 人类语言产生以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只存在一种形式,或者是一种交际方法,那就是用口说耳听的“口语”。人们在创造了文字之后,用文字把口语记载下来,于是在口语的基础上出现了用笔写用眼睛看的书面语。书面语虽然是文字写下来的,但文字并不等于书面语。比如用斯拉夫字母记录下来的可以是俄语书面语,也可以是保加利亚语书面语。最明显的是汉字,它记录下来的可以是汉语书面语,也可以是日语的“训读”,还可以是朝鲜语的“吏读”。 书面语的出现,打破了口语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扩大了语言的交际作用。同口语相比,书面语一般是经过文字的加工和提炼的。书面语的交际对象不是面对面的,所以它通常表达不出言语的全部特征,没有重音、停顿、语调以及手势、身姿、面部表情等辅助性手段;同时也没有口语交际中的赘言和失误,因而它要求比口语更准确、更规范、更固定。这样,书面语是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的,但又可以反过来提高和规范口语。 书面语可以刻写在各种实物上,能持久地流传;但口语是音波,一发即逝,变化比较快。有些语言书面语与口语相脱节,这原因一个是口语比书面语的变化快,另一个原因是当书面语不为大多数人掌握的时候,两者容易出现分歧。如果书面语完全脱离口语,它就会变成僵死的东西,这对一个民族的发展是很不利的。但一种活着的语言的书面语的演变趋势是与口语求得统一,相互转化,共同发展。 书面语在一般情况下是标准语。在一定条件下,书面语对方言的集中与统一有着特殊的作用,不同方言区的人都可以读得懂。 书面语和口语是同一语言的不同形式,彼此关系密切,口语是第一性的,是书面语的基础,是书面语的发展源泉。但一个民族如果没有书面语,只靠口语继承文化,它的发展就会受到极大的限制。 书面语shumianyu简称“书语”,也称“笔语”、“文字语”。 ❶狭义:语言变体的一种。人们在有准备的情况下,不借助口语所使用的辅助手段的笔头语言,通常具有特定的语体风格特点。在书面语中,为口语所有的各种伴随因素消失,只有标点符号还可以起到有限的代替作用。书面语不得不用扩大用词范围、使用比较复杂的句子结构、注意连贯照应、讲究布局谋篇等手段来弥补不足。现代汉语书面语多用双音节词,语法和词汇还吸收古代汉语和外来语的成分。一般地说,书面语不及口语灵活、简短,但比口语周密、严谨,二者具有不同的风格和用途。我国历史上的文言文和现代的白话文,就是在不同历史时期出现的汉语书面语形式。现在的普通话实际上仍然有口语和书面语两种。同口语比较,书面语是在文字出现以后才产生的,口语则早在文字出现之前就产生了。书面语出现后,打破了口语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有效地扩大了语言交际的范围,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但是书面语变化速度比口语慢,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因而也就可能出现和口语严重脱节的现象。据有关记载,早在两汉时期,汉语口语和书面语已有相当距离。到了宋代,书面语已与口语严重脱节,严重妨碍了交际的进行,最终导致了白话文对文言文的取代。不过,也应该看到另一面。书面语一旦形成,就会同口语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使语言的表现力更加丰富,大大推动语言的发展。书面语还使语言精确化、条理化,为语言规范化准备了条件。书面语不同于文学语言。凡是用文字写下来的语言几乎都可以说是书面语,但只有经过提炼加工的、有典范性的书面语才是文学语言。 ❷广义:凡是用文字表达、供人看而不是供人听的语言形式都是书面语。既包括狭义的书面语,也包括诸如剧本、小说中的对话以及法庭上记录下来的证言、供词等语言形式,而后者实际上往往是书面形式的口语。 书面语Shumianyu指语言存在的书面形式,与口语相对。书面语出现得较晚,产生于文字特别是书籍出现之后,是在口语的基础上建立并发展起来的,是语言存在的第二性形式。书面语来源于口语,依存于口语;但书面语一旦产生,就有自己的发展规律并在发展过程中可以不同程度地脱离口语。书面语和口语的区别很明显,如一个人在会上读发言稿,离开稿子说几句话,哪怕是与文稿的内容密切相关,人们也能感觉出哪是口语,哪是书面语。书面语与口语虽有共同的语音、语法、词汇系统,但两者在这三方面并不完全一样,书面语有一套独特的读音、语法规则和词汇。书面语和口语使用的范围不同,书面语是写的,要求清楚、明白、不产生歧义。书面语不是对口语的记录,而是利用各种手段,如词汇、修辞、语法等把口语的句子加以改造。与口语相比,书面语具有如下特点:一、书面语的变化缓慢,相对来说,它创新的较少,如汉语在这方面表现比较明显:代表书面语的文言一直持续了几千年,它的语法、词汇等变化不大,有的已经成了“成语”。二、书面语比较精密,遣词造句力求准确,长句和复句用得比较多。三、书面语用于间接交际的场合,不用借助语言环境, 简化和省略的情况比较少。由于书面语用在正规、庄重的场面, 不能有歧义现象。 书面语以文字的形式存在的书面上交际使用的语言。以口语为基础和源泉,又反过来影响口语,比口语精确、严密、易于流传,扩大了语言的交际效能。汉语书面语有“文言”、“白话”之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