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三)合同定购计划销售阶段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三)合同定购计划销售阶段1985—1992年

1985年国务院决定取消粮食统购,改为合同定购。粮食合同定购的基本原则是: 国家对小麦、玉米、稻谷和主产区的大豆实行合同定购,其他粮食品种自由购销; 合同定购按 “倒三七” 比例计价,即三成按统购价,七成按超购价; 定购任务由粮食部门在播种季节前与农民签订定购合同。合同定购政策是在全国1983年、1984年连续2年大丰收,全国出现 “卖粮难” 的形势下出台的。由于1985年粮食减产,市价与定购价之间相差悬殊,农民卖定购粮吃亏很大,合同定购执行的效果很不理想。为此,从1986年到90年代初,国家又多次完善粮食购销政策,包括充实合同定购的经济内容,实行化肥、柴油与合同定购挂钩,按合同定购粮价款的20%向农民发放预购定金的 “三挂钩”政策; 实行购销调拨的财务包干; 多次提高粮食购销价格,调减合同定购数量等。不断积累经验,促进粮食购销体制向市场经济迈进。1991年11月,国务院决定把粮食合同定购改为国家定购,明确了交售国家定购粮是农民应尽的义务。
在粮食供应方面,从1985年到90年代初,粮食销售仍采取国家统销的体制,统销价格和城镇居民的供应标准仍是几十年一贯制,购销价格严重倒挂,财政补贴包袱沉重。由于辽宁的城镇人口多,1990年和1991年平价粮销售分别达到53.2亿公斤和59.5亿公斤,粮食补贴占财政收入的1/4左右。为改变这种状况,辽宁省从1991年开始,一方面大幅度提高统销粮食的销售价格,另一方面开始实行压缩平价粮供应范围和供应数量的尝试。1992年又采取 “购销联动”的方式,在提高购价的同时,再次提高粮食统销价格,实现了购销同价。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0:1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