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三)建筑业、运输业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三)建筑业、运输业1.建筑业。50年代创办农场时,垦区没有专业施工队伍,各单位选址定点后,职工自己动手修建竹木草泥简易房屋。随着生产的发展,职工生活的需要,60年代各单位陆续建立了自己的建筑专业队伍(基建队),为本单位建筑土木结构的瓦房。70年代,西双版纳农垦分局、德宏农垦分局成立建筑工程公司,临沧农垦分局成立建筑工程队。许多农场也相应成立了建筑公司和基建队,对场部和生产队建设开始进行规划设计,建筑业有了较大的发展,设计、施工力量得到加强,开始承建砖木结构和砖混结构房屋。80年代,在改革开放政策指引下,建筑业又有了新的发展,改变了过去由计划部门下达任务的做法,建筑企业进入了工程承包,并逐步向外扩展业务,走入社会参与工程招标和市场竞争。同时,一批大中专毕业生先后充实到农垦基建战线,加强了建筑业技术力量。版纳分局、德宏分局、红河分局、景洪农场、东风农场成立了设计室,逐步开展了设计、制图、预(决)算、施工、质量监督等方面的工作。省农业工程研究设计院可以承担10层以下的楼房设计,达到丙级水平。设计单位不仅承担农垦内部设计任务,也面向社会承担设计任务。1999年,垦区有建筑单位23个,职工人数1 036人,承包工程103个,施工房屋建筑面积4.83万平方米,总产值3280万元。 (三)建筑业、运输业1. 建筑业。50年代初开始办建筑业,华南垦殖局成立全区性的建筑公司,各垦殖分局成立区域性的建筑公司,各拥有一支数百人的基建队伍,但技术水平不高,主要承建简易房屋。60年代,充实技术骨干力量,开始承建砖瓦结构和混合结构房屋。70年代,建筑队伍扩大,技术水平提高,能够承建四至五层楼房。80年代,建筑业改变由上级下达任务,建筑队伍去完成的做法,进入工程承包并向外扩展的经营方式。这个时期,省农垦总局和各农垦局的建筑公司,均达到三级企业水平,可以承担8层以下的楼房设计和12层以下的楼房施工任务。1991年,垦区有建筑业单位47个,职工人数3 615人,承包工程577个,施工房屋面积18. 41万平方米,总产值5149.8万元,纳税69. 93万元,获利润83.6万元。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