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三) 排灌设施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三) 排灌设施

上海菜区的排灌设施有明沟、暗排、喷灌、滴灌。
(1) 明沟。50年代后期, 嘉定县长征公社菜农在生产实践中总结出 “三沟配套” (畦沟、腰沟、出水明沟) 的排水经验, 收到雨停沟干、减轻涝渍害的效果。但挖明沟花工多且易塌方。1979年, 川沙县洋泾镇首先采用机械开挖畦沟, 对腰沟、出水沟采用水泥板或压板护牢沟壁, 在菜区推广, 受到菜农拥护。到1996年底, 全市菜地水泥明沟共2 500公里。
(2)暗排。1981年, 由上海市水利局会同上海县排灌站, 在上海县三林乡、虹桥乡菜区试埋塑料暗管, 用于排除菜地地层积水, 降低地下水位, 减轻渍害, 利于作物根部发育, 效果显著。1996年, 暗排面积共1 500公顷, 占菜地面积的12.85%。
(3) 喷灌。1955年秋, 大场区塘南乡建成我国第一座喷灌站, 受益面积8.67公顷, 很受菜农欢迎。1977年初, 嘉定县长征种子场建成固定喷灌站, 受控面积4公顷。经过不断改进, 从1980年起, 逐步扩大固定式和半固定式喷灌面积。在市政府的重视下,大力发展喷灌设施, 逐步实现喷灌化。1996年, 菜区喷灌面积达5 400公顷, 占菜地面积的45.6%。
(4) 滴灌。1978年10月, 川沙县严桥公社在玻璃温室内建造第一座滴灌装置并投入使用。由于设备投资大,技术经验不足,未能在较大范围内推广。80年代末期,嘉定县长征乡、上海县虹桥乡也购置了滴灌设备进行试验。1996年,从荷兰和以色列引进5套现代化蔬菜温室,都采用了先进的滴灌技术,既提高了水肥利用率和工效,又减轻了病虫害发生和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危害,使作物显著增产。为了推广应用滴灌技术,从1997年起,在各区县重点种苗园艺场的、近133公顷管棚内试用,今后将广泛地应用。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3:1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