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三)机收面积 |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
释义 | (三)机收面积安徽机械收获作业开始于1953年,在方邱湖、正阳关等国营农场收割小麦、脱粒黄豆。70年代,推广割晒机,以适应小地块作业。80年代,机械收获面积增加较快,由1982年的37.62千公顷增至1988年的300.1千公顷。到1994年,全省机械收获面积达到了1 181.5千公顷,其中机械收获小麦面积占94.13%。 (三)机收面积山东省机械收获作业于50年代已开始,1959年广饶、胶县用联合收割机为农民收获小麦,当年机收面积为2 507亩。后因地块分散、成本太高,始终未能开展起来。70年代推广割晒机,适应小地块作业,造价也低,随之机械收获面积逐年增多。机械收获作业主要是收割小麦(表2-4-6)。 表2-4-6 历年机械收获面积
(三)机收面积陕西省机收作业主要以小麦为主。1950年,全省有6台自拨式割麦机, 正常情况下每台每天能割4公顷左右, 群众反映茬低、匀、净、损失小。同年还引进了摇臂式收割机作示范。1954年, 西北农业机械制造厂 (现西安农械厂) 试制出陕西省第一台摇臂式收割机。70年代推广割晒机, 80年代后期自走式及大中型拖拉机配套背负式联合收割机有较快发展。1993年后, 陕西省连续几年组织小麦收割机规模化作业, 小麦机收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见表2-7-5)。 表2-7-5 历年小麦机械收割面积
|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