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三)经济毛皮动物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三)经济毛皮动物主要经济毛皮动物有鹿、熊、中国林蛙、貂、貉、麝鼠、狐狸、蛇、雉、海狸鼠等。80年代前,经济毛皮动物家养基本都在国营农场。1979年以后,随着毛皮市场的好转,毛皮动物饲养业迅速发展。到1988年,全省毛皮动物饲养量已达7. 1万只,出现了许多个体饲养户,饲养种类亦由低档的麝鼠发展到养貂、鹿等高档经济动物,生产水平和管理水平明显提高,技术普及面广,饲养范围遍布全省。1989年,随着国际裘皮市场由畅转滞,吉林省毛皮出口受阻,市场价格大幅度下跌,貉皮由每张100多元降至30—40元,同时饲料价格上涨,使饲养户难以维持,生产滑坡。到1990年,全省毛皮动物饲养量仅有1. 7万只,多集中在国营企业中,个体饲养户大多转向。经济动物生产自1979年以来,总的看是发展占主导地位,首先是生产种类不断增加,继鹿之后,开发了封沟养蛙、人工养熊、蛇、雉、肉鸽、乌鸡等。1990年,全省鹿存栏8.9万头、熊饲养量625只,封沟养蛙416条。 |
随便看 |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