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丘陵山区农业气候分层
从丘陵山地的宏观角度以及作物对气候的适应范围而言,山丘坡地的农业利用的多层性,彼此间有一定的联系与共性。现根据地带气候与我省农业实际情况,以≥10℃年积温5 300、4 800、4 300与3 800℃,极端最低气温多年平均值-6.0、-9.0、-12.0与-14.0℃为主导分层指标,以最冷月与最热月平均气温为辅助指标,将浙江省中、北亚热带山丘坡地各分为四、五层,分别以“温”、“暖”起头。北亚热带四层为丘陵温暖层(Ⅰ)、山地温和层(Ⅱ)、山地温凉层(Ⅲ)、山地温冷层(Ⅳ); 中亚热带五层为丘陵暖热层(Ⅰ)、山地暖温层(Ⅱ)、山地暖和层(Ⅲ)、山地暖凉层(Ⅳ)、山地暖冷层(Ⅴ)。其分层特征与农业生产情况如表1-2-15所示。
表1-2-15 山丘坡地分层指标及农业意义
气候带 | 层号 | 层名 | 海拔高度❶ (米) | ≥10℃积温 (℃) | 最冷月 气温(℃) | 最热月 气温(℃) | 极端最低气温 多年平均值(℃) | 农业意义 |
北 亚 热 带 | Ⅰ | 丘陵 温暖层 | ≤200 | 5 300—4 800 | ≥2.0 | ≥27.0 | ≥-9.0 | 一年三熟或二年五熟,连 作稻以粳稻为主,粮、茶、桑、 竹、杨梅、青梅、芦笋、银杏、 柿、梨、桃、李、香料、烟草、 果蔗,大水体附近可植柑桔 |
Ⅱ | 山地 温和层 | 200—600 | 4 800—4 300 | ≥1.0 | ≥25.0 | ≥-12.0 | 稻麦二熟、茶、竹、笋、山 核桃、香榧、板栗、马尾松、 杉木、食用菌、药杂 |
Ⅲ | 山地 温凉层 | 600—800 | 4 300—3 800 | ≥0.0 | ≥22.0 | ≥-14.0 | 单季稻、高山蔬菜、杂竹 (小笋)、杉木、药杂、食用菌 |
Ⅳ | 山地 温冷层 | ≥800 | ≤3 800 | <0.0 | <22.0 | <-14.0 | 保护性林业层、防风林、水 源林、风景林 |
中 亚 热 带 | Ⅰ | 丘陵 暖热层 | ≤200 | 5 700—5 300 | ≥4.0 | ≥28.0 | ≥-6.0 | 一年三熟或二年五熟,连 作稻以籼稻为主,部分地区 可种双杂、柑桔(局地小气候 可种橙类)、枇杷、糖蔗、油 桐、油茶、乌桕、漆树、胡柚、 枣 |
Ⅱ | 山地 暖温层 | 200—500 | 5 300—4 800 | ≥3.0 | ≥28.0 | ≥-9.0 | 一年三熟或二年五熟,连 作稻以粳稻为主,柑桔(宽皮 桔)、芦笋、黄花菜、枣、杨 梅、梨、柿、胡柚 |
Ⅲ | 山地 暖和层 | 500—800 | 4 800—4 300 | ≥2.0 | ≥25.0 | ≥-12.0 | 稻麦二熟、茶、竹、杉、松、 食用菌、板栗、药杂、家畜 |
Ⅳ | 山地 暖凉层 | 800—1 100 | 4 300—3 800 | ≥0.0 | ≥23.0 | ≥-14.0 | 杉、松、魔芋、杂竹、药杂、 单季稻、食用菌、猕猴桃、高 山蔬菜 |
Ⅴ | 山地 暖冷层 | ≥1 100 | <3 800 | 0.0 | <23.0 | <-14.0 | 保护性林业层、防风林、水 源林、风景林 |
❶ 海拔分布因地理位置不同,如坡向差异等可以有±100米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