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二)人民公社前期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二)人民公社前期1958年5月,中共八届二中全会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同年8月,根据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的要求,我省迅速掀起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高潮。在“大跃进”和公社化运动中,不少地方以高指标、“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五风”泛滥,干部作风上的命令主义、官僚主义滋长,破坏了党的优良传统,疏远了干群关系。1959年庐山会议后开展的“反右倾”斗争,以及在此期间开展的整风补课、拔白旗、反瞒产私分和民主革命补课等斗争,先后重点批判和处分了一批党员干部使党内民主生活遭到严重破坏,伤害了许多同志。1963年至1966年夏,根据党中央的部署,全省又先后派出168 566名工作队员,在41个县(城市郊区)的617个公社,21 607个生产大队,开展了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从清帐目、清仓库、清财务、清工分开始,逐步发展到清政治、清经济、清组织、清思想的“四清”运动,后来,又把两个阶级、两条道路的斗争,作为这次运动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提出了“运动的重点是整党内那些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使不少基层干部受到不应有的打击,给党的建设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和不良的影响。但由于各级党组织在这个时期仍把主要精力放在经济调整上,因此,农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1965年山东农业生产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党的组织也有了新的发展,截止1965年底,全省共有13个地、市委,130个县、市、区委,410个农村区委,5 054个农村人民公社党委,74 341个农村生产大队党支部,农村党员达到1 058 740名。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