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二) 农村职业学校 |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
释义 | (二) 农村职业学校1978年8月,中共浙江省委召开全省教育工作会议,提出中等教育结构改革问题,要求各地进行试点,创造条件,将一部分普通中学改为农业中学或中等技术学校。并指出,中等教育结构改革要同招工用人制度改革同时进行。会后,各地都进行了调查、试点,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开始恢复。到1980年,全省已有农业高中158所、农业初中18所,在校生分别为10 584人和2 932人,并有19所普通中学附设职高班44班,在读学生1 762人。青田县在全省率先办起第一所独立设置的农业职业中学,当年招生99人。为进一步加快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发展步伐,1983年1月,中共浙江省委召开教育工作会议,对改革和发展农村教育问题作了专题研究;同年4月,浙江省人民政府发出《关于改革和发展农村学校教育的决定》,强调改革中等教育结构、发展职业技术教育,要求“各级政府一定要把培养农村技术人才的工作,列为整修农村经济发展计划的有机组成部分”;5月,浙江省教育厅在仙居县召开了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现场座谈会; 11月,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批转了浙江省教育厅等单位起草的《关于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实行先培训、后就业若干问题的暂行办法》。此后,全省农村职业技术教育迅速发展,到1990年,县及县以下的农村职业高中已发展到236所,在校生达63 729人。这些农村职业学校均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特点和自身办学条件形成了一批特色专业,为发展当地经济发挥了作用。如缙云县壶镇农技校开设食用菌专业,实行教学、生产、科研、经营 一条龙,为农村培养了一批会生产、善经营的劳动致富能人;三门县农技校开设家禽饲养专业,成为当地家禽良种供应基地和饲养技术指导中心;金华县罗店花果职业中学培育了百余种名贵花卉在当地推广,使花农提高了经济效益。 表9-2-1 职业中学基本情况 单位: 万人
表9-2-2 农村普通中学和小学的学生、教师数 单位: 万人
|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