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农民业余技术教育
农业合作化后,浙江省农民业余技术教育逐步开展。1958年“大跃进”中,全省共办起了303所红专学校,有22个专业,招收社队基层干部、优秀社员和回乡小学毕业生参加业余学习,但办学时间不长,教学质量不高。1962年,浙江省科协、浙江省农业厅、浙江省教育厅、浙江省文化局、共青团浙江省委、浙江省妇联等部门联合发出《关于加强科学技术普及,支援农业生产的意见》,全省办起了 一批业余初、中级技术班,采用统一的由浙江省科协编写的教材,每年约有2万农民参加学习。
1975年,开始办 “五 ·七”大学,至1977年,全省共办了45所,学制长短结合,长班学制为一年,短班时间不等,开设的专业有农业、林业、畜牧、师资进修、卫生、机电等。据1980年31所学校统计,长班结业366人,短训班结业7 045人。到1982年秋,浙江全省县、社、队开办的各种形式的农民技术学校达2 000多所。此后,浙江省人民政府和省级有关主管部门又多次发出加强农民教育的通知,强调了农民的文化技术教育。全省贯彻国家教委、农牧渔业部、财政部颁发《乡 (镇)农民文化技术学校暂行规定》,加强了乡 (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的建设。到1992年,全省建立乡 (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1 168所,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 (教学班) 5 551所 (班),有385万农民参加文化和各类技术培训。
1988年8月,浙江省科协经浙江省教委批准,成立中国农村致富技术函授大学浙江分校,1990年更名为浙江省农村致富技术函授大学,开设种植、养殖、畜牧兽医,农产品加工、乡镇企业管理等专业。到1992年,全省建有市、县农函大分校70所。1988—1992年,共招收学员6.8万余人,平均结业率在80%以上。学员结业后都能掌握一、二门农村实用技术,有25%左右被评上农民技术员职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