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农膜工业发展的主要特点
1. 企业生产的季节性。由于原料不足和农膜产成品的淡储旺供尚未找到适当解决办法,因此农膜企业的生产时间为每年的9月份至次年3月,不可能常年生产农膜。在这种情况下,厂家必须另外生产其它塑料制品,才会有生路,于是,许多农膜厂实际上只是塑料制品厂的一部分车间,没有什么专厂。
2. 生产企业的非自主性。农膜原料都是由国家供应给定点生产企业,企业生产多少完全取决于原料供应的数量,基本上没有生产自主权。所以,国家供应原料的数量和办法如有变化,不仅决定企业的命运,也影响整个农膜工业的发展。从1976年起国家开始按生产企业上报计划供应农膜原料,并且放得较开,致使全省农膜工业获得了一次发展机会;到1985年,国家对原料供应予以控制,采取以前3年生产实绩的平均数作为原料供应基数,四川原来的起点低,这就限制了全省农膜工业的发展。以后虽然自己挤出外汇进口原料,但近两年来国际市场原料上涨幅度较大,省里无力增加外汇,所购原料减少几千吨,因而农膜产量从1988年的最高点上接连下跌。
3. 产销体制上的统一性。自1976年以来,农膜的产销体制一直是实行“四统一”,产、供、销都纳入国家指令性计划。即国家统一确定生产企业,非定点企业一律不能生产;原料和产品由国家统一调拨、供应;产品由农资公司统一收购、销售;出厂和销售价格统一确定。从1988年开始农膜销售与化肥、农药一起明确实行专营。近几年来,这种统一性强的产销体制,在改革中应有所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