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乾隆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乾隆钱宗范著。是一部介绍乾隆皇帝的通俗读物。全书分十一个部分叙述了他执政的六十年,以及他在担任太上皇三年期间的事迹。他为了巩固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在政治上继续平定国内叛乱,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的领土完整和主权; 在经济上推行减免赋税,兴修水利,屯田开荒的政策; 并注意发展封建的学术文化,主持编纂了大量的图书资料,提倡勤于政事、治政务实的作风,从而对清代“康乾之治” 全盛局面的出现做出了重要贡献,使乾隆时期成为我国封建社会历史上承上启下的重要时期。作者本着求实的态度,力图对乾隆其人做一较全面的记述,并对他的时代进行分析和概括。全书观点鲜明,层次清晰,语言流畅通俗,是一部了解乾隆皇帝及其时代以及当时宫廷生活和斗争的普及读物。本书由广西民人出版社1986年出版。 乾隆嘉庆年间(1736—1820),桐城文派走向鼎盛,天下之士,争相归之。其势力以安徽桐城为中心,遍及江苏、山东、江西、河北、湖南、广西、天津、上海等地,其成员多达近千人。桐城文派在创作上的成就,虽不能与他们在文论上的建树相媲美,但也有一些传世作品。如方苞的《狱中杂记》、《左忠毅公逸事》都是内容深刻、结构严谨、描写生动的佳作。刘大魁的古文既清通雅洁,又宏肆绚烂,富有文采。姚鼐在创作上的成就更为突出,他的文章语言简练,条理清晰,形象生动,如《登泰山纪》、《游媚笔泉记》就是脍灸人口的散文名篇。 乾隆1711—1799满族。即爱新觉罗·弘历。清世宗第四子,清高宗皇帝,年号乾隆。1735—1796年在位。在位期间,用兵平定准噶尔部叛乱,消灭天山南麓大小和卓木的势力,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西部地区的管理。乾隆五十八年(公元1793)严词拒绝英国特使马嘎尔提出的侵略性要求,打击了英国殖民者的野心。开博学宏词科,收罗大批人才,完成《明史》和“清三通”(《清朝通典》、《清朝通志》、《清朝文献通考》)等书籍的编纂。三十八年开办四库全书馆,十年后编成我国最大的一部丛书《四库全书》。屡兴文字狱,销毁对清朝不利的书籍,以加强思想统治。并到处巡游,挥霍无度。后期统治阶级贪污成风,政治腐败,土地兼并严重,不断引起各族人民反抗。1796年禅位给皇太子(即仁宗颙琰),自称太上皇帝。谥纯。 乾隆清高宗纯皇帝弘历年号。1736—1795年,凡六十年。 乾隆年号。清世宗胤禛第4子弘历于雍正十三年 (1735) 即帝位,改明年用此号,计60年(1736—1795)。 |
随便看 |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