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油脂仓储
新中国成立初,上海没有专业性油脂仓库,在油厂或批发部门零散储存,也租借场地委托寄储。1953年,上海油库在油脂储炼厂建有油罐可容散装油2 500吨,货场可堆桶装油5 000桶;光复西路油库有油罐可容散装油800吨,货场可堆桶装油8 000桶,总共仓容5 740吨(其中油罐可容量3 300吨)。
1954年3月,油脂实行统购统销时,设有5个油脂营业所,所库结合;11月调整增设为9个批发部,部库结合,共有油库面积3 244平方米,货场21 424平方米,油罐可容量3 960吨,总仓容量13 904吨。嗣后,根据业务发展需要,有计划地开展油库建设。至70年代末,油罐建设共投资301万元,新增油罐总量5.09万吨。
1980年起,市区直属库(站),增建大型油罐136只,可储油5.5万吨,桶装油库面积1 503平方米,可储油7万吨,为当时市区10个月供油量;郊县也增建油罐314只,容量5 080吨。随着食油消费量的增长,1987年,春江路仓库建造3 200吨油罐,深浚泊位,修码头驳岸,油驳可直靠泵卸。郊县油厂也相继扩建油罐。至1990年,市区油罐总容量10.64万吨,油罐最大容量为5 000吨,9个县和宝山区油厂拥有中型油罐99只,容量6.16万吨。为适应开发浦东和扩大陆路油脂接卸能力的需要,1993年,新建浦东油脂供应站和真如油库,建造油罐3.06万吨。1996年,继续在库站新建油罐,是年底,市区油罐总容量达13.9万吨,是1953年的41倍;郊县食油仓容7.06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