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二)猪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二)猪

吉林省猪的饲养量较多,良种化水平也越来越高。50年代以来,先后引进苏白猪、克米洛夫猪、巴克夏猪、草原白猪等。并育成了吉林黑猪、吉林花猪等品种,在推进吉林省猪种改良,提高猪肉质量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进入70年代后,猪种改良从肉脂兼用型向瘦肉型方向发展,又先后引进长白、杜洛克猪、大约克夏猪、汉普夏猪四大瘦肉型猪品种,用其杂交改良本地猪,大力发展瘦肉型猪品种,取得了显著成效。
东北民猪。为吉林省比较原始的地方良种,属华北猪系统。主要分布在东部边远山区。该猪体质健壮,生长发育良好,耐粗饲。抗病力、抗寒力强,繁殖力高,保存产仔多,而且稳定。在较好的饲养条件下,从2月龄体重15. 64公斤到10月龄肥猪可达136公斤,日增重约501克,屠宰率72.16%。
吉林黑猪。经过20多年的选育,由巴克夏猪和东北民猪杂交培育成的品种。具有生长发育快,早熟易肥,体质结实的特点,获有较强的杂交优势,在杂交改良地方猪,提高增产速度,降低饲料消耗,起到了较大的作用,遗传性稳定,肉质良好,适于作杂交母本用,产仔数中等。在较高的饲养条件下,6—7个月净增重可达100公斤(最短仅需176天)。日增重500克以上。8个月龄肥育猪可达130公斤。屠宰率83%。
吉林花猪。从1959年开始,选用东北民猪与克米洛夫猪的杂交组合,经过多年选育而成。主要分布在吉林市各县,该猪体质坚实具备双亲的特点,既有东北民猪的耐粗饲,产仔多,脂肪多,肉质好,抗病、抗寒性能好;又有克米洛夫猪的发育快,成熟早的特点。适于比较粗放的饲养管理,采食青饲料能力强。生后9个月龄公猪体重可达139公斤,222天能长到100公斤,育肥期平均日增重519. 55克。
苏白猪。1960年从苏联引进,是较好的肉脂兼用型品种猪。延边州有少量分布。体大高产,成活率高,生长抗病力强。苏白猪作为父本杂交改良本地猪效果好,与本地猪杂交效果显著,一代杂种猪具有适应性强,繁殖力高,体质结实,耐粗饲,生长发育快等特点。育肥猪生后8个月平均体重达111.8—119. 1公斤,试验期150天平均每头增重89.2—99. 9公斤,平均日增重585—666克。
长白猪。原名兰德瑞斯猪,原产丹麦。其猪肋骨比一般猪多1—2对,因此,又叫“多肋猪”。长白猪是著名的肉用型品种,1970年初引入吉林省。最大原种长白猪场是梨树县种猪场。该猪具有繁殖力强,生长快,饲料利用率好,瘦肉率高等特点。平均窝产仔数为11.8头,60天断奶成活可达9头,个体断奶重为16公斤。按科学办法饲养,生后6个月可达90公斤以上,其瘦肉率为60%。长白猪作父本与本地猪杂交效果显著,是吉林省推广面最大的瘦肉型良种。杂交一代猪发育良好,平均日增重600克左右,料肉比为4: 1,瘦肉率为53%左右。
杜洛克猪。原产于美国,是世界著名的瘦肉型品种猪。吉林省的原种主要饲养在省畜牧分院种猪场。以全身被毛棕红色为明显特征,因此又叫“红毛猪”。该猪生长发育快,成年公猪体重达340—350公斤,成年母猪300公斤以上。经产母猪窝产仔数10头左右。瘦肉率可达60%—63%。用其作父本同本地猪杂交,杂交优势明显,胴体瘦肉率达56%左右。
大约克夏猪。原产于英国,是瘦肉型猪品种。吉林省最大的原种猪场在吉林市种畜场。该品种猪四肢和后躯较高,肌肉发达。成龄公猪250公斤以上,性欲高,生长快;成龄母猪200公斤以上,适应性强,产仔多,初产母猪窝产仔11头,经产母猪窝产仔13头。60天断奶,成活9—10头,平均窝重150—180公斤。育肥猪平均日增重635克,料肉比3. 28:1,胴体瘦肉率为58. 2%—62. 4%。用其父本改良本地猪的效果也很好。
汉普夏猪。原产于美国,吉林省原种主要饲养在东辽县种猪场。全身被毛除有一条白色形成的白带围绕肩和前肢外,其余部分为黑色。体躯较长,肌肉发达,哺乳力强,发育较快。该猪日增重636. 9克,屠宰率为72.9%,瘦肉率为55.7%。其杂交后代胴体瘦肉率和增重速度都有明显提高。


(二)猪

新中国成立后,对我国原有本地猪种如深县猪、定县猪、昌黎猪和涿县猪进行选育提高。1953年芦台农场引进苏联大白猪、约克夏猪与本场购入的天津杂交猪杂交改良,经过30年的选育,于1983年育成 “芦台白猪”。1995年由河北省畜牧兽医研究所和河北农业大学经过8年时间培育了我国第一个猪配套系品种 “冀合白猪”,加快了猪改良进程。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4:5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