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二)现代农村通信网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二)现代农村通信网

自1975年5月遵化县西铺邮电支局安装了第一台100门准电子交换机以来十年间,河北省农村自动电话才刚刚起步。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落后的通信设备和低劣的通信质量已不能满足人民的要求。为此,省邮电管理局提出了在“七五”期间 (1986—1990年),要大力发展农村自动电路。1986年全省新增自动交换机290门,1987年全省新增农村自动交换机2 630门,11个地市都不同程度有了农村自动电话,从而在全省掀起了农村自动电话改造的热潮。1987年6月,玉田县政府投资30万元,在经济比较活跃的鸦洪桥和彩亭桥两个镇,改造成全电子自动交换机。霸县胜芳镇集资13万元,安装了400门纵横制交换机; 燕郊镇集资120万元,安装了1 000门HJ921纵横制自动电话交换机,成为当时河北省最大容量的农村自动交换设备。1988年,抚宁县牛头崖支局开通了HJD-224门程控式自动电话交换机,为河北第一个农村程控电话支局; 同年,全省还有18个农村支局由人工交换机改造成自动交换机,总容量5 100门; 有14个县 (市)局人工农话改为自动交换机。1988年以后,不少乡村利用小自动交换机与县城沟通。永年县施庄是河北省第一个安装自动电话的村,1988年安装60门纵横制交换机,后改造为224门程控交换机并直接接县城市话网。
1987年、1988两年,河北省农村自动电话发展加快。到1988年底,全省已有农村自动电话交换机9 818门,其中无人值守的小自动交换机5 062门,占自动交换机的62%。深泽县两个支局九个乡全部安装了MZ-2411B型28门全电子小自动交换机,并实现了全县自动交换机联网。
1989年,全省33个农村支局完成人工改自动交换,其中安装300门以上的有11个支局,分别是:获鹿县铜冶、正定县留村、遵化县马兰峪、雄县昝岗、武安市磁山、南宫市垂阳、临西县先锋镇、泊头市交河镇、黄骅市南排河、沧县兴济等支局。1989年末,全省农村自动交换机达到17 588门,与1988年比翻一番。1989年初,栾城县豆妪支局安装了河北省第一台160线用户集中器。
1990年10月,枣强县各支局全部安装开通了自动电话交换机,并实现了全县农、市话联网,成为河北省第一个实现农市话自动联网的县。1989—1990年,全省还有7个县14个支局实现农市话自动联网,即武安市矿山、磁山、邑城支局,鸡泽县小寨支局,涉县西戎、更乐支局,磁县观台、都党支局,获鹿县铜冶、黄壁庄支局,正定县的新安村、留村支局,沙河市的新城、白塔支局等。
1990年年末,全省农村已实现电话自动交换的支局 (所)达到102个,无人值守小自动交换机达到418个,自动交换机总容量达到31 749门,占省营农话交换机总容量的36.5%。
随着农村自动电话的发展,有些农村用户要求进入全国长途自动电话网。1990年底全省电话用户中,已发展长途自动电话有权用户443户,其中抚宁县221户 (为全省之冠)、昌黎县116户、青龙县33户、丰南县19户、枣强县38户、冀县16户。
随着自动电话的发展,本着“普及与提高并重、自动与入网同步” 的建设原则,对人工交换机实施改造的同时,连同过去改造后的自动交换点,重点解决农、市双向直拨问题,以满足社会各界对通信的需求。到1992年底全省农话交换机容量达到22.5万门,其中自动交换机达到88 904门,占农话交换机总容量的39.55%。全省113个自动交换点中有243个实现农市话双向直拨,其中有168个实现国际、国内电话直拨,有167个单向直拨。
河北省农村电话的发展得到省委、省政府及各级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并于1992年3月成立了以原副省长宋叔华同志为组长、省直相关厅局的领导为成员的农村通信建设领导小组。之后,全省各市、县也相继成立农村通信建设领导小组。为促进河北省农村电话的发展,省政府于1993年10月在黄骅市召开了全省农村通信工作会议,并提出了 “因地制宜、分层次协调发展农村电话”。“八五”期间,在经济发达地区,如京、津附近县 (市)、沿海和内地经济较发达的县 (市),要规模建设,成片开发,设备选型要数字化,设备技术档次要高,交换、传输要实现数字化; 经济发展一般县 (市)在建设中,起点要高、步子要大,设备选型亦应数字化为主,模拟设备可作补充或者过渡,选择国产技术成熟的设备; 经济欠发达县 (市)要根据当地对农村通信需求程度,成熟一个发展一个,或者采用价格便宜的数字小容量程控或模拟小容量程控交换机。各地认真贯彻会议精神,积极筹措资金,解决农话建设中出现的各种困难,在全省形成了地方政府全力支持,邮电部门真抓实干,社会各界积极配合,同心协力发展农村通信的大好局面。
到1996年底,全省农话交换机总量达到109.3万门,其中数字程控交换机106.6万门,占交换机总容量的97.5%。“八五” 期间,交换机净增容量88万门,相当于“七五”交换机实有容量的4倍,年均增容17.6万门,农村电话交换基本实现了数字程控化,农话光缆总长达到1.1万皮长公里; 县 (市)至农村支局传输也已基本实现光缆化,局用数字终端复用设备容量达到19.6万路; 现用的农村电话局间中继电路达到9.2万条,比1990年增加了8.5万条; 电话机达到69.6万部,比1990年增长近7倍; 全省农村电话交换点按照邮电部关于农村电话组网的要求,已由1996年的3 677处撤并为1 086处,并且全部进入了长途电话自动网,实现了国际、国内电话直拨; 全省50 283个行政村已有34 710个通了电话,通电话比重达到69%,并有262个行政村建成了高标准电话村(装电话农户达到60%以上为 “电话村”)。“八五”期间,全省农村电话年均投资5亿元,到1996年全省农话固定资产达到23.4亿元,比1990年增长近24倍 (表2-7-3)。

表2-7-3 1990—1996年农村电话发展情况

指示名称单位1990年1992年1994年1995年1996年
交换机总容量
总容量中的自动式
其中: 程控交换机
万门
万门
万门
21.4
3.7
22.5
8.9
52.6
45.2
42.1
75.3
71.0
69.4
109.3
106.7
106.6
电话机
电缆总长度
其中: 光缆
万部
皮长公里
皮长公里
10.0
12 181
11.2
12 742
22.1
25 819
4 429
45.9
37 951
8 065
69.6
69 254
11 035
通电话的乡镇比重
通电话的行政村比重
电话村
%
%
100
47.7
100
46.7
100
55.4
100
75.4
171
100
81.2
262
农村电话用户万户3.75.314.638.065.7


“九五”期间,河北省农村电话将进一步加快通信能力的增长和通信设备的不断改造,建设成集数据业务、有线电视、电话通信于一体的现代农村通信网。并逐步实施 “光缆到乡、电缆进村” 的发展战略,力争在20世纪末使全省农村电话普及率达到90年代经济发达省市的水平。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8:0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