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二)长江主要支流防洪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二)长江主要支流防洪

1.巢湖—裕溪河。长江下游的主要支流。1994年以来,进行了一系列的治理。上游修建了龙河口、董铺两座大型综合利用水库。为控制长江、巢湖水位,修建了裕溪闸、巢湖闸、凤凰颈闸站、兆河闸、新桥闸和铜城闸等综合功能的控制枢纽。整治裕溪河、杭埠河、派河、西河等,新开辟了牛屯河分洪道。80年代后期,在长江边兴建了排灌结合、自流和抽引江水兼用的凤凰颈大型排灌站。该站总装机1.48万千瓦,巢湖枯水时可引江济巢200立方米每秒,洪水时可外排240立方米每秒。内河和沿湖堤逐年加高培厚,抗洪能力逐步提高。
2.皖河。50年代,进行初步治理。在下游进行改道工程,在皖河主支长河兴建了花凉亭大型综合利用水库。皖河各水系的中下游逐年开展疏河筑堤,兴修水利。
3.滁河。支流襄河、清流河上修建了黄栗树、沙河集两座大型水库;在清流河、来安河上修建了城西、屯仑两座中型水库。70年代后期,兴建驷马山工程,其功能是提引长江水发展滁河流域20多万公顷灌溉面积,同时结合引江水道分泄滁河上中游洪水,为中游开辟了分泄能力为650立方米每秒的分洪道,并有向长江通航之利。驷马山工程在滁河中游的大王至金银浆河段进行了疏浚、加高加固堤防和局部河道截弯取直、退堤等措施,达到了引江灌溉和提高防洪除涝标准的目的,起到了巨大的减灾效益。滁河两岸圩区通过不断整修圩堤,抗洪能力也有很大提高。
4.青弋江、水阳江、漳河。这些是长江下游右岸的较大支流,流域面积18 850平方公里。60年代,在青弋江上游兴建陈村大型综合利用水库,减轻了中下游防洪压力。“二江一河”缺少骨干工程,新中国成立以来,以修堤建排灌站为主的水利建设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抗灾能力还较低。长江水利委员会会同安徽、江苏两省编制出《青弋江、水阳江、漳河综合利用规划报告》。该报告较全面地提出了流域治理和开发的方针、原则和工程措施,是流域综合治理和开发利用的指导性文件,需积极筹集资金,创造条件分批实施。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8:0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