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松江庭院经济
1985年起,农民充分利用庭院周边的什边地、荒地、废地、老宅基地等高亢地发展庭院果树。至1999年,全区已有庭院经济1 580.16公顷,主要品种有梨676公顷、桃219.46公顷、竹452.26公顷、柑桔72.26公顷、草莓85.3公顷、甘蔗21.86公顷、葡萄21.86公顷。在庭院经济发展中,逐渐形成“一镇一品”、“一村一品”各具特色的新格局。如仓桥的生梨、佘山的水蜜桃、叶榭的草莓、茸北的银柳、张泽的柑桔、新浜的雷竹、华阳的柿子等,都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松江区庭院经济在生产经营、市场销售过程中渐渐形成了四种类型:❶扩散型。大田果树生产者在管理大田的同时,在自己的自留地或空地上种植一些果树。这类约占总量的10%。
❷组织型。在镇、村、队的引导下,农户利用原有的家前屋后零星地、空地分散种植;或是根据各农户住宅位置,相应调整自留地,按规划种植,这一类约占总量的80%,是发展庭院经济的主流。
❸自发型。农民领悟到庭院经济不仅能改善生态环境,而且能增加收入, 自觉自愿发展庭院果树,约占总量的7%。
❹专业型。指种植各类果树有一定规模,有专业技术且面积在1.3公顷以上的庭院经济,这种类型仅占总量的3%。
松江区庭院经济坚持因地制宜,合理规划的原则。根据各镇各村的地理环境、技术水平、栽培条件、种植优势及生活习惯,做到“宜果则果、宜花则花”,稳步推进。坚持与农村“四旁”绿化相结合的原则。结合每年春季林业绿化任务,积极发展以梨、桃、葡萄、柑桔为主的庭院果树。果树进村入院,种植比例逐年增加, 由1986年的9.3%, 上升到1999年的38.6%。坚持与农业结构调整相结合的原则。各镇村户抓住农业结构调整的契机,积极发展适合本地种植及适销对路的果树。如1992年,全区实施万亩梨园工程,到1996年梨投产面积已达264.6公顷,促进了庭院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