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五)经济管理体制整顿改革和农业生产全面发展时期的资金投入 |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
释义 | (五)经济管理体制整顿改革和农业生产全面发展时期的资金投入1977—1995年到1978年底,虽然农村集体生产性积累水平恢复到 “文化大革命”初期, 但生产性投入发展缓慢, 1977年仅比上年增长0.2%, 1978年只增长6.2%, 两年的平均增长速度只有3.1%。为了改变农业发展缓慢的落后局面, 1978年12月, 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 原则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 (草案)》等两个文件。从此, 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导下, 黑龙江省农村经济进入了全面发展的新阶段。从1979年起, 开展了对农业经济管理体制的整顿、改革工作, 各种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在全省各地逐步出现, 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使农业生产恢复了生机。1979、1980年两年的农村集体生产资金投入增长速度均超过8%, 生产性积累水平有所提高。这一时期农村经济收入增长的总速度超过 “文化大革命” 10年的总速度, 总收入年均递增4.91%, 净收入年均递增3.76%, 为农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和农村改革的深化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表2-2-3 农村集体及农户资金投入与积累情况 (1952—1995年) 单位: 万元
(续)
|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