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四) 批判“工分挂帅”,推行平均主义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四) 批判“工分挂帅”,推行平均主义在“左”的错误路线引导下,郊区人民公社推行了“大批判开路”、“自报公议工分”的大寨式评工记分办法。一些地方把突出政治作为评分的先决条件,谁能说会道、开批判会发言积极,就评为一级工分,基本上不以劳动的数量和质量为记分依据。更多的地方是以男女性别,以人缘关系,以家族宗派来评“大概分”。当时流行的顺口溜是:男十分,女八分;打钟来上工,队长乱点兵,下地“一窝蜂”,干活磨“洋工”,出工不出力,怎能不受穷?由于大寨式的评工记分严重挫伤了社员的劳动积极性,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不断受到一些基层干部的抵制,有的地方试行了定额管理的劳动管理制度。在基本核算单位内部实行“大拨轰”劳动、平均主义分配的同时,在“左”倾思潮影响下,一些地方还搞了“穷过渡”,取消生产队,实行大队核算。到1971年,郊区生产队由1966年的13 564个调为12 397个,减少了1 167个。由于“穷过渡”,越过越穷,有一些实行大队核算的单位,又退到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到1976年全郊区共有人民公社265个,生产大队4 026个,生产队数量又增加到12 975个。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