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一字千金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一字千金

分类:【传统文化】

秦王嬴政八年(前239年),秦相国吕不韦主持编成了一部“一字千金”的杂家著作――《吕氏春秋》。

吕不韦(?―前235),战国末年卫国濮阳(今河南濮阳南)大商人,在邯郸遇到入质于赵的秦公子异人(后改名子楚),认为“奇货可居”,于是出资为异人提高声誉,亲自来到秦都咸阳,游说华阳夫人,使异人被立为适嗣,后继位为庄襄王。吕不韦被任为丞相,封为文信侯,食河南雒阳十万户。庄襄王即位三年而死,秦王嬴政年幼继位,尊吕不韦为相国,号称“仲父”,主持秦军国大政。在其任秦相国期间,利用燕、赵两国矛盾,取得燕国所献河间(今河北献县东南)十城作为自己的封邑。相继攻取周、赵、魏三国土地,建立三川、太原、东郡等三郡。他所主持的秦国统一战争取得了重大胜利,造成了切断东方各国的联系,包围三晋,便于秦军各个击破的有利形势,对秦国的统一战争作出了巨大贡献。

战国末期,全国面临即将统一的新形势,各派思想家和政治家,都在积极探讨完成统一中国,建立大一统王朝的政治策略和统治思想,如韩国的贵族韩非,通过对前代各派法家思想的系统总结,开始撰写法家集大成的著作《韩非子》。当时秦国国力强盛,在秦军进攻之下,关东六国节节败退,再也联合不起来,只有坐以待毙,由秦国最终完成统一大业已成定局。作为秦执政者的吕不韦,当然不能回避意识形态领域这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自从他在秦执政以来,就从东方各国招揽各派学者、文人来到秦国,仿效魏的信陵君、楚的春申君、赵的平原君、齐的孟尝君,以优厚的待遇,将大批宾客养在门下,“至食客三千人”(《史记?吕不韦列传》)。吕不韦养士的目的不是为了求名图利,而是为了让这批文人著书立说,为统一王朝的到来作必要的理论准备。吕不韦使宾客“人人著所闻,集论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20余万言。以为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号曰《吕氏春秋》。”(《史记?吕不韦列传》)为了提高这部著作的身价和制造舆论,吕不韦命人将书“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史记?吕不韦列传》)赏格虽然诱人,但史载居然无人敢去光顾。这倒不是此书真的已尽善尽美,毫无可修改之处,而是吕不韦权倾当朝,对此书信心十足,即使书中有错,谁也不敢冒然指出,以免给自己带来不测之祸。

《吕氏春秋》是我国第一部有组织、按计划编写的文集,形式十分整齐。《十二纪》以“孟春”、“仲春”、“季春”、“孟夏”、“仲夏”、“季夏”、“孟秋”、“仲秋”、“季秋”、“孟冬”、“仲冬”、“季冬”十二个季节为“纪”,每一纪有5篇文章,其编著体例采用了儒家“经”、“传”合编的办法,每纪首篇采用了阴阳五行家著作的《月令》,其后之4篇论文,是对《月令》作重点的理论阐释,好比“传”。《八览》即“有始览”、“孝行览”、“慎大览”、“先识览”、“审分览”、“审应览”、“离俗览”、“恃君览”,每“览”共有8篇文章。《六论》为“开春论”、“慎行论”、“贵直论”、“不苟论”、“似顺论”、“士容论”,每“论”有6篇文章。以上“纪”、“览”、“论”再加上《序意》,共应有161篇论文。但由于后世的散佚错落,现在《吕氏春秋》中的“有始览”只有7篇文章,《序意》篇也仅余残文。这种体裁,在先秦诸子中是一种创新。其兼容并包先秦的儒、法、道、墨、阴阳五行各家观点,故被视为“杂”家著作。而其以所载内容的广博,政治思想和哲学思想的宏富历来被学者重视。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9 1:5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