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一战后的沃斯时装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一战后的沃斯时装分类:【风俗文化】 这幅时装画是装饰艺术运动时期著名画家乔治?巴比尔(George Barbier)的作品,画中模特身上的一袭优雅礼服正是1921年沃斯(Worth) 时装发布会上的新品。单从画面而言,服饰与背景的巧妙融合是这幅时装画的成功之处。尤其是那扇中国味儿十足的屏风,不仅增添了画面的视觉冲击力,更表达着这套时装的设计内涵。然而,当我们站在历史的肩膀上欣赏它时,更多的是从中感受20世纪20年代西方女子的流行风貌。 我们常把服装比喻成历史的一面镜子,服装的每一次演变都离不开时代的变迁。作为对时装进行艺术概括的时装画来说,也是同样的道理。就像画中的这套“沃斯时装”,无论是时装款式、头型、配饰,还是身上装饰的艳丽花朵,都代表着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的时髦装扮。按照常理来说,战后的服装设计本应该回归到战前的式样上去,继续让女人们的身体屈就在紧身胸衣和笨重的裙撑之中,可是刚经受过战争洗礼的她们,不愿轻易交出在战争时好不容易得到的穿衣自由。于是,她们剪去长发,节食消瘦,穿上宽松、自在的衣服,追求像男人一样的生活。 对于女人来说,20世纪20年代是一个“像男孩一样”的时代。她们想尽各种办法瘦身,为了让自己看上去更加消瘦。在当时,如此身形的人被称之为“flappers”,原意是“苍蝇拍”,讽刺她们毫无曲线的扁平身体,但在当时这就是流行,就像画中的这位模特。这个时期的服装是轻盈、贴身的,画中这身“沃斯时装”就是代表,这样的款式在当时被统称为“瘦身装”。低低的腰线,大面积露出肩和背以及腰部和裙摆处装饰艳丽的花朵,再加上时髦泡泡短发,无处不强调着人体的瘦弱感。设计最为独特的是裙摆处,前短后长的剪裁既方便走路,又不失淑女风范。在配饰方面,人们不再重视物品本身的价值,而是着重突出视觉效果。最流行的是长长的珍珠项链,穿戴方式是这样的: 把项链在脖子上绕很多圈,其中的一圈长至小腹,其他长短不一。这一时尚元素同样被运用到沃斯的这套时装中,不同的是珍珠项链缠绕在了手腕上,与头饰上下呼应,足见设计师的独具匠心。 整个20世纪20年代对于服装设计的发展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我们感谢这些插画家为我们保留下了如此珍贵的画面,让我们在时隔近一个世纪后,能够重温昔日的时髦风尚。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