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一甲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一甲分类:【传统文化】 ①周代军事组织名称。时称25人为一甲。胡安国释《春秋?成公元年》“作丘甲”:“靖曰:‘周制,一乘,步卒72人,甲士3人,以25人为一甲。凡三甲,共75人’。”②地方行政单位名。北宋王安石变法,实行保甲法,乡里以十户为一甲,甲置甲长;十甲为保,保置保正。明代行里甲制,亦以十户为一甲,设甲首1人。清代牌甲制(亦称保甲制),十户为一牌,置牌长1人;十牌为一甲,立甲长1人,十甲为一保,设保长1人。③科举制度对殿试第一等得中者之称。隋唐进士不分甲。宋太平兴国八年(983年)始分甲,人员无定额。至明定一甲为3人,头名为状元,二名为榜眼,三名为探花,皆赐进士及第,授以翰林院修撰、编修之职,称为“鼎甲”。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