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万物有灵论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万物有灵论

分类:【文化精萃】

万物有灵论是一种相信某种神灵能够使物体具有生命现象的信仰,即信仰所有物体都有神灵和未来的存在。亦译“泛灵论”。1871年,泰勒将万物有灵定义为“灵魂的信仰”,并将其确定为所有宗教的根基。它可能起源于旧石器时代,诸如太平洋波利尼西亚人信奉的“马那” (mana)和印第安人的“奥伦达”(orenda)和“马尼陶”(manitou)等自然神的观念都表示精灵和非人性特质的存在。万物有灵信仰者认为这一类灵性存在于整个宇宙。也有人认为,这种概念的出现是由于看到了死人与活人有所不同,意识到了睡眠、出神和做梦这些现象而概括出来的,从而认为每个人都有肉体生命和灵魂生命。泰勒将它和灵魂的概念联系在一起。他从全世界的语言语汇所反映出来的几乎一致的外观中找到了关于它们和物质客体相分离的确凿证据。阴影、风、呼吸及生命的概念之间互相含示。泰勒还将早期宗教归因于人们信仰那些存在于动物、植物及非生客体之中的灵甚或魂。泰勒将万物有灵论看成是宗教基础的看法遭到英国人类学家马雷特(R.R.Marett)的反对。马雷特认为,还有一个比万物有灵信仰更原始的宗教信仰阶段,那时人们看不出生命和幽灵有所区别。马雷特的这种理论也被称为物活论(Ani-matism),是前万物有灵论中最重要的一种理论。总之,万物有灵信仰者往往把对待人的一切态度和方法,完全加之于种种物体上。

宗教观念。由英国人类学家泰勒(1832-1917)首先提出。认为原始人类在形成宗教之前先产生此种观念,人类从对影子、回声、呼吸、睡眠、梦境等感受中,感觉到肉体之内存在一种非物质的精神,即灵魂,当这种精神离开肉体不再返回时,人即死亡。不仅人类具有灵魂或生命,而且原始人类还认为一切具有生长或活动能力的事物,如动物,植物、日、月、星辰、山川、大河等也都具有灵魂或生命等。这便是原始人类最初的“万物有灵”观念,反映了人类早期认识综合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的低下。中国大部分民族都曾经历过这一发展阶段。

一称“泛灵论”。认为宇宙内一切事物皆具生命和精灵的观念。是原始民族在形成宗教意识之前所产生的一种观念。由于人们对自然现象尚不理解,因此认为自然界的一切事物之所以能够存在和活动,其根源性就在于万物所具有的那种超物质的力量,而此种力量就是生命和精灵。认为精灵可以游离于物体之外,亦可以进入其他物体或人体,尽管物体有所消灭,但精灵仍旧继续存在。英国民族学家泰勒在《原始文化》中首先称此种信仰为“万物有灵论”(animism)。由信仰人体的灵魂不朽而产生死灵崇拜、祖先崇拜:由信仰物体的精灵永存而发展为自然崇拜、动物崇拜、植物崇拜以及多神教。万物有灵论被认为是一切原始民族所普遍具有的原始宗教形态,是产生一切其他宗教的基础。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4:3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