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三十颂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三十颂

分类:【地域文化】

藏文文法专著,吞弥桑布扎著。全名为《授记根本三十颂》,又称《虚字论》,因书中主要讲虚词的用法和规则而得名。全书用七言偈颂体写成,共33偈,除前言的3偈,正文为30偈,故名“三十颂”。主要内容是藏文拼写结构和以静词为中心的格助词及各类虚词的用法。所涉及的文法现象的分析和处理均采用两套平行系统,一套是从形式到意义,另一套是从意义到形式。书中将虚词按前一系统分成有变体的“不自由虚词”和没有变体的“自由虚词”两大类; 格助词按后一系统,仿照梵文的八格划分有: 主格(原形格);业格(受动格); 具格(施动格);为格(目的格); 从格(来源格);属格(领属格); 于格(处所格);呼格(呼语格)八格。历史上虽曾出现过很多藏文文法家,并著有数以百计的文法专著,但他们都是以此书和《字性组织法》为蓝本加以注释和扩充而成的。

藏族传统文法著作,后世藏族学者都以本书为蓝本,注疏诠释,增补内容,自立体系的甚少。是藏族声明学(sgra-rig-pa)或文法理论的经典著作,也是汉藏语系史上第一部文法著作。

本书以三十个偈体形式,概述了文法要点,具有易读易记易诵的口诀性质。偈体的数目,因版本而异。正文偈体有119句、120句和122句之别(敬词偈体不记在内)。每一偈体为4句,三十偈体(颂)正好为120句,故有“三十颂”之名。

据藏文文献记载,藏文创制者吞米桑布扎著有8种文法书,其中,除了本书和《性入法》外,其余6部均已失传。《三十颂》是8部文法之总论,全称叫《授记根本三十颂》(lung-du-ston-rtsa-ba-sum-bcu-pa)。

《三十颂》以后加字为参照系,分别论述了藏文正字法和文法问题,共由4个部分组成。(1)字母分类和文字结构。这部分把藏文字母分成30个辅音和4个元音符号,并指出辅音字母中可作前加字的有5个,可作后加字的有10个。(2)虚词,是本书的主要内容。介绍了虚词的形式、功能和添接方法。其中主要包括8个格助词、不自由虚词和自由虚词等。(3)关于后加字的论述。(4)论述学习的方法。

有人认为,早期藏文文献中的语法问题与《三十颂》有多处不合,吞米桑布扎其人也未见载于敦煌吐蕃文献,故对《三十颂》作者和成书年代提出疑问。

从藏文文法研究历史来看,注疏论释《三十颂》的著作甚多,其中,颇具影响的有《司都文法》和《札得文法》等。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5:0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