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三国演义――凡俗生动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三国演义――凡俗生动

分类:【风俗文化】

《三国演义》 是中国古代小说史上出现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在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史上有着非同寻常的重要地位。罗贯中所著《三国演义》 不是浸透着儒家礼乐伦理思想的典籍文化教科书,也不是符号化了的大众浮巧淫祀的民间文化意识,而是审美地反映出时人的生活状貌和生存境遇,堪称文化心理和审美理想的世俗文学经典。生动的艺术形象和富有诗情的画面折射出时代的光芒。

一、诸葛亮

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重要的人物。在人民群众的心中,诸葛亮就是智者的化身,他的服饰形象和他的人格魅力具有等同的意义,是典型的服饰形象人格化的范例。

在第三十八回,得知孔明有超人的智慧和才华,因而,玄德三顾茅庐请孔明出山。玄德见孔明“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

在《三国演义》有多次的诸葛亮挂帅出征的服饰描写。第五十二回,在对阵中旗开处,推出一辆四轮车,车中端坐一人,头戴纶巾,身披鹤氅,手执羽扇。那就是诸葛亮。第六十四回,孔明捉张任时,孔明乘四轮车,纶巾羽扇而出。第八十九回孔明头戴纶巾,身披鹤氅,手执羽扇,乘驷马车,左右众将簇拥而出。第九十回,山凹里一簇人马,拥出一辆小车,车中端坐一人,纶巾羽扇,身衣道袍,乃孔明也。如第九十二回,“纶巾羽扇,道袍鹤氅”,端坐于车上。第九十三回,其人头戴纶巾,身披鹤氅,手摇羽扇,乃孔明也。第九十五回,孔明乃披鹤氅,戴纶巾,第一百一回,只见孔明簪冠鹤氅,手摇羽扇,端坐于四轮车上,左右二十四人,披发仗剑。前面一人,手执皂幡,隐隐似天神一般。第一百一回,只见蜀兵队里二十四人,披发仗剑,皂衣跣足,拥出一辆四轮车,车上端坐孔明,簪冠鹤氅,手摇羽扇。

第九十一回,孔明金冠鹤氅,亲自临祭,着装略有不同的是金冠而不是纶巾。第九十三回,中央一辆四轮车,孔明端坐车中,纶巾羽扇,素衣皂绦,飘然而出,这里着装略有不同的是素衣皂绦而不是鹤氅。第四十九回,孔明于十一月二十日甲子吉辰,沐浴斋戒,身披道衣,跣足散发,来到坛前。这是孔明沐浴后的着装,是不同于挂帅出征的服饰。

这里所说的“纶巾”是指以粗丝织成或葛布做成的头巾,诸葛亮等戴的是后一种。纶巾也称为诸葛巾,因为诸葛武侯常戴纶巾,执羽扇,指挥军事,故此得名。“鹤氅”一为鹤氅裘的省称,二为披风,三为道士之衣。“皂绦”说的是黑色的丝巾或布袍。

三国演义第一百四回,就是诸葛亮服饰形象人格化的精彩描写。诸葛亮嘱咐他死后封锁消息,以保证蜀兵安全撤退。魏将司马懿得知诸葛亮去世的消息后,带病追到山脚下。忽然山后一声炮响,喊声大震,只见蜀兵俱回旗返鼓,树影中飘出中军大旗,上书一行大字曰:“汉丞相武乡侯诸葛亮”,懿大惊失色,定睛看时,只见中军数十员上将,拥出一辆四轮车来。车上端坐孔明: 纶巾羽扇,鹤氅皂绦。懿大惊曰:“孔明尚在,吾轻入重地,堕其计矣! 急勒回马便走。”背后姜维大叫:“贼将休走,你中了我丞相之计也。”魏兵魂飞魄散,弃甲丢盔,抛戈撇戟,各逃性命,自相践踏,死者无数。司马懿奔走了五十余里,背后两员魏将赶上,扯住马嚼环叫曰: “都督勿惊! ”懿用手摸头曰: “我有头否? ”二将曰: “都督休怕,蜀兵去远了。”

诸葛亮任蜀国国师的服饰形象基本稳定,就是“头戴纶巾,身披鹤氅,手摇羽扇”。诸葛亮定型服饰形象,借助戏剧舞台的表演艺术在大众中确定,并延续下来。“纶巾,羽扇”就是诸葛亮。这种形象在书中反复出现,就是强调诸葛亮定型服饰形象已成为诸葛亮人格的化身,而诸葛亮服饰形象同样可以对敌人有强大的威慑力,这就是服饰形象人格化的力量,这也是服饰具有文化属性。

二、刘备

刘备是《三国演义》中的主要人物。在人们心中,刘备是宽厚、仁德的化身。论智谋,他不如诸葛亮; 论勇猛,他不如张飞。但他是把这些智者、猛将都凝聚在自己周围的领袖人物。他具有能治国,会用人的大智慧。

在小说中,最先出场的就是刘备。第一回,作者对刘备的外貌作了描写,写涿县的一个英雄,那人不甚好读书,性宽和,寡言语,喜怒不形于色,素有大志,专好结交天下豪杰。生得身长七尺五寸,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目能自顾其耳,面如冠玉,唇若涂脂,中山靖王刘胜之后,汉景帝阁下玄孙,姓刘名备,字玄德。第三十五回,作者对刘备的外貌又一次作了描写。身长七尺五寸,垂手过膝,目能自顾其耳。可见刘备这不平凡的长相就注明刘备具有与生俱来的英雄气概。

第三十八回,是写刘玄德三顾茅庐,请孔明出山,玄德泣曰: “先生不出,如苍生何! ”言毕,泪沾袍袖,衣襟尽湿。这沾满泪水的袍袖和浸湿泪水的衣襟,带着刘备挚真挚诚的心意,成为打动孔明的武器。

第五十四回,孙权与周瑜用计,让刘备按乔国老之意去拜见吴国太,刘备怕遭暗算,只好“内披细铠,外穿锦袍”做防备用。

刘备的戎装服饰还有其他。如第六十二回,写玄德“身披重铠,自佩宝剑”。第六十四回,玄德脱下身上的“黄金锁子甲”赐予老将军以表达谢意。

“甲”类似于现代的防弹衣。宋代武将讲究在铠甲外面再套一件锦衣,称其为“绣衫”。早期为短袖、无扣,用衣襟下缘的垂带在胸前系结。这种甲外罩衫的穿法叫做“衷甲”,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

“黄金锁子甲”当是以铜或铁片勾连而成的铠甲,是铠甲的一种。黄金是指镀金或金漆。商周至战国时,说金多指铜。在明清时期,金就是金,但往往是包金或镀金,也可以涂以金漆。这里说的黄金,从工艺上看应是铁甲镀金,或涂以金漆。黄金铠甲在古战场上,经阳光照射,其效果光辉灿烂。

刘备的服饰形象基本以戎装为主,没有独特的人格化特征。刘备是人们心中的英雄,他的英雄形象中更难以磨灭的还是他不同凡响的外貌。

三、曹操

曹操在《三国演义》中既是重要人物又是反面人物,但作者并没有把他简单化,在写他的奸诈时,也表现了他的豪爽与智慧。曹操的服饰主要是个性鲜明的戎装。

曹操是领兵的将领,他的服饰形象突出表现了他性格的威武与至尊的霸气。在第四十九回,曹操“穿绛红袍”。第五十六回曹操欲观武官比试弓箭,“头戴嵌宝金冠,身穿绿锦罗袍,玉带珠履”,凭高而坐,文武侍立台下。曹氏宗族俱穿红,其余将士俱穿绿。在第七十一回,曹操兵分三路而进。曹操骑白马金鞍,玉带锦衣。

曹操的手下“猛将如云,谋臣如雨”,拥兵数十万。军队的服饰形象就突出表现了曹氏军队威风凛凛的特点。第七十一回,武士手执大红罗销金伞盖,左右金瓜银钺,镫棒戈矛,打日月龙凤旌旗。护驾龙虎官军二万五千,分为五队!每队五千,按青、黄、赤、白、黑五色,旗幡甲马,并依本色,“光辉灿烂,极其雄壮”。第六十回,曹操点虎卫雄兵五万,布于教场中,果然盔甲鲜明,衣袍灿烂,金鼓震天,戈矛耀日,四方八面,各分队伍,旌旗扬彩,人马腾空。

在第五十八回,用“穿脱红袍和断长髯”的服饰故事表现了曹操“足智多谋”的性格特征。曹军大败。马超、庞德、马岱引百余骑直入中军,来捉曹操。操在乱军中,只听得西凉军大叫: “穿红袍的是曹操! ”操就马上急脱下红袍。又听得大叫:“长髯者是曹操! ”操惊慌,掣所佩刀断其髯。军中有人将曹操割髯之事,告知马超。遂令人叫拿:“短髯者是曹操! ”操闻知,即扯旗角包颈而逃,后人有诗曰:“潼关战败望风逃,孟德怆惶脱锦袍。剑割髭髯应丧胆,马超声价盖天高。”这个故事中,蜀将就是根据服饰特征来活捉曹操,曹操又通过改变服饰特征来逃脱。服饰成了敌对双方斗争的有力武器。

四、关羽

关羽在人们心中是忠义的化身,是家喻户晓的英雄。他独特的相貌和他的服饰形象,早已定格在人们心中。

第一回,玄德初次见关羽,看其人: 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玄德就邀他同坐,叩其姓名,其人曰:“吾姓关名羽,字长生,后改云长。” 第五回也有关羽独特相貌的类似描写。“身长九尺,髯长二尺,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声如巨钟”。

第二十五回,关公与曹操相见,曹操见之颇是喜爱,想收为己用。曹操见关公所穿绿锦战袍已旧,即度其身品,取异锦作战袍一领相赠,关公受之。穿于衣底,上仍用旧袍罩之,操笑曰:“云长何如此之俭乎? ”公曰:“某非俭也,旧袍乃刘皇叔所赐,某穿之如见兄面,不敢以丞相之新赐而忘兄长之旧赐,故穿于上。”关公将曹操赠异锦战袍,穿在刘皇叔所赐已穿旧了的绿锦战袍的里面,表达了关羽结新交不忘故交的忠义之气。服装的着装方式在这里成为表达人与人微妙关系的语言。

关公有美髯是他的特征、关公爱美髯是他的心结。第二十五回,操问曰: “云长髯有数乎?公曰: ‘约数百根,每秋月约退三五根,冬月多以皂纱囊裹之,恐其断也。’操以纱锦作囊,与关公护髯。次日,早朝见帝,帝见关公一纱锦囊垂于胸次,帝问之,关公奏曰: ‘臣髯颇长,丞相赐囊贮之。’ 帝令当殿披拂,过于其腹。帝曰: ‘真美髯公也! ’因此人皆呼为 ‘美髯公’。”

关羽常穿的服装是绿袍。第六十六回,见江面上一只船来,艄公水手只数人,一面红旗,风中招矬,显出一个大“关”字来。船渐近岸,见云长青巾绿袍,坐于船上,傍边周仓捧着大刀,八九个关西大汉,各跨腰刀一口。第七十三回,关公身上只披掩心甲,斜袒着绿袍。

书中有关公显圣的精彩描述,在第八十三回,忽门外一人,面如重枣,丹凤眼,卧蚕眉,飘三缕美髯,绿袍金铠,按剑而入,璋见是关公显圣。第九十四回,关羽之子关兴在危急时刻,关公显圣救儿性命。只见云雾之中,隐隐有一大将,面如重枣,眉若卧蚕,绿袍金铠,提青龙刀,骑赤兔马,手绰美髯,分明认得是父亲关公,兴大惊,忽见关公以手望东南指曰: “吾儿可速望此路去,吾当护汝归寨。”其实关公显圣,就是人们心中对关羽深切的思念,而出现的心理反映。呈现在人们眼前的只是具有关公特征的服饰形象而已。

关公服饰中的金铠是指镀金铠甲或金漆铠甲。商周至战国时,说金多指铜。在明清时期,金就是金,但往往是包金或镀金,也可以涂以金漆。这里说的金铠从工艺上看应是铁甲镀金,或涂以金漆。

五、张飞

第一回,玄德回视其人,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玄德见他形貌异常,问其姓名,其人曰:“某姓张名飞,字翼德。”

第六十五回,张飞回到阵中,略歇马片时,不用头盔,只裹包巾上马,又出阵前搦马超厮杀。

六、赵云

第七回,看那少年,生得身长八尺,浓眉大眼,阔面重颐,威风凛凛。与文丑大战五六十合,胜负未分,瓒部下救军到,文丑拨回马去了,那少年也不追赶,瓒忙下土坡,问那少年姓名,那少年欠身答曰:“某乃常山真定人也,姓赵,名云,字子龙。”

第六十回,忽见为首一员大将,轻装软扮,莫非常山赵子龙乎?云曰:“然也,某奉主公刘玄德之命,为大夫远涉路途,鞍马驱驰,特命赵云聊奉酒食。”

七、吕布

第三回,此丁原义儿: 姓吕,名布,字奉先者也。主公且须避之。卓乃入园潜避。次日,人报丁原引军城外搦战。卓怒,引军同李儒出迎。两阵对圆,只见吕布顶束发金冠,披百花战袍,擐唐猊铠甲,系狮蛮宝带,纵马挺戟,随丁建阳出到阵前。

第五回,温侯吕布世无比,雄才四海夸英伟,护躯银铠砌龙鳞,束发金冠簪雉尾,参差宝带兽平吞,错落锦袍飞凤起。

八、孙权

第二十八回,孙权生得方颐大口,碧眼紫髯。

第四十三回,看孙权,碧眼紫髯,堂堂仪表。此人相貌非常,只可激,不可说,等他问时,用言激之便了。

第六十一回,为首马上一人碧眼紫髯,众人认得正是孙权。

九、周瑜

第十五回,当先一人,姿质风流,仪容秀丽。见了孙策,下马便拜,策视其人,乃庐江舒城人,姓周,名瑜,字公瑾。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6:4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