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三朝北盟会编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三朝北盟会编分类:【文化精萃】 编年体史书。南宋徐梦莘著。二百五十卷。成书于光宗绍熙五年(1194),起自政和七年(1117),迄于绍兴三十二年(1162),取材涉及敕、制、诰诏、国书、书疏、奏议、记序、碑志等项,共引用官私著述200余种,详细记述宋金军事与外交活动,对当时政治、经济、地理、人物及特殊事件也有所反映。是研究两宋之际历史的基本史料,记事方法别具一格。区别事类,每年先立一纲,以下其诸家之说,都先录原文,不加论断。作者后又得未见之书五家。再撰《北盟集补》五十卷,以补前书之阙,可惜已不传世。有民国二十八年(1939)海天书店铅印史学研究社校点本。陈乐素《三朝北盟会编考》可供参考。 书名。南宋徐梦莘(shēn身)撰。250卷。为专记徽、钦、高宗三朝宋金交涉史事之编年体史书。成于光宗绍熙五年(1194)。徐氏将宋金通使和谈及用兵之事悉为排比整理,铨次本末;自政和七年(1117)海上之盟,迄绍兴三十二年(1162)完颜亮伐宋败盟。上下四十六年中,凡敕、制、诰、诏、国书、书疏、奏议、记序、碑志等无不备载。全书分上、中、下三帙。上为政和、宣和25卷,中为靖康75卷,下为建炎、绍兴150卷。靖康中帙之末,有诸录、杂记5卷。则以无年月可系着,又别加编次,附之于末。全书资料丰富,所引之书达196种。取材皆全录原文,无所去取,亦不更改,史料价值极高。 书名。南宋徐梦莘编撰。徐梦莘 (1126―1207),字商老。临江 (今江西清江)人。绍兴二十四年 (1154) 进士。于光宗绍熙五年(1194) 编成是书。所记为宋徽宗、钦宗、高宗三朝与金国交涉的史事,故题此书名。全书250卷,分上、中、下三帙。叙事始自政和七年 (1117) 宋与金海上通好之日,下迄高宗绍兴三十二年完颜亮犯淮败亡之时。其中上帙25卷,叙政和、宣和、重和时事。中帙75卷,叙靖康时事,帙末附有诸录、杂记5卷。下帙150卷,叙建炎、绍兴时事。全书收辑?、制、诰、诏、国书、书疏、奏议、记序、碑志等各类文牍,详细记载了宋金通和及用兵之事,对宋、金两国于宫中的决策也多有涉及,为研究宋、辽、金之间外交和军事关系提供了许多重要资料,对考察金国历史,也颇有参考价值。是书所引官修史书、杂考私书、金国诸录、各种文集达200多种,其编次方法为: 年经月纬,每年先立一纲,以下录诸家之说,不作删削、不加论断,使是非并见,同异互存,以备史家采择。故是书虽依编年体例,实为专叙宋、金交涉的史料汇编。不过,是书所记金人事迹也有传闻失实之处,一些夸张失据的臣僚札奏不加选择的一概收录。是书长期以来只有抄本流传,清代始有刊刻,如: 光绪五年 (1879)如皋袁氏排印本,三十四年许氏校刊本等。1939年,上海海天书店曾将是书重排出版。 编年体史书。南宋徐梦莘撰。250卷。梦莘历经靖康之乱,伤时感事,悲愤所激,乃网罗旧闻,荟萃同异,撰为是编。起自政和七年(1117)宋金海上之盟,迄于绍兴三十二年(1162)金完颜亮犯淮败亡,包括徽宗、钦宗、高宗三朝四十六年史事。全书分为三帙,上帙25卷,记徽宗政和、宣和年间事;中帙75卷,记钦宗靖康年间事;下帙150卷,记高宗建炎、绍兴间事,共约130万字。是书取材博及敕、制、诰、诏、国书、书疏、奏议、记传、行实、碑志等,引书达200余种。有关宋、金通和用兵之事,悉为诠次本末,登载靡遗,实为两宋间宋金关系的材料汇编。其例年经月纬,按日排列有关材料。顶格排行为纲,系编者对事件经过的概述;低一格排行系关于这一事件的材料。惟中帙后5卷材料因无法系年月而编为“诸录杂记”。书中征引全录原文,同异并存,“其辞则因原本之旧,其事则集诸家之说,不私为去取,不妄立褒贬”,以备后来史家采择,由此保存了史料的原貌。内容详于宋金间军事、外交活动,于当时政治、经济、地理、人物等均有反映,为研究两宋之际历史的基本史料。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佚徽、钦二朝,此书所记尤足珍贵。此外还保存不少有关金人制度、风习的资料,于金史研究亦有参考价值。作者后得未见之书五家,撰成《北盟集外》50卷,今已失传。是书成于绍熙五年(1194),清以前仅有传抄本。清代有光绪四年(1878)袁祖安排印本及光绪三十四年许涵度校刊本。1987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据许涵度校刊本影印。另有1939年上海海天书店出版史学研究社标点本。 书名。南宋徐梦莘 (1126―1207)撰。250卷。约30万字。书成于绍熙五年 (1194)。以1939年海天书店铅印、史学研究社校点本通行。编年体史书。专载宋金和战之事。内容详于宋金军事与外交活动,对当时政治、经济、地理、人物及特殊事件等亦多所反映。唯所用资料于金人事迹往往传闻失实。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