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三纲领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三纲领

分类:【传统文化】

宋明理学主张的道德修养的基本原则。《礼记?大学》开篇即说: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南宋理学家朱熹谓: “此三者,大学之纲领。”据朱熹注释,“明” 就是发扬光大,“明德” 就是人得之于天而暂为私欲蔽障的美德; “亲”读作 “新”,“亲民” 就是 “新民”,使民心除去 “旧染之污” 而焕然一新; “止于至善”就是达到完美理想的道德极境。三纲领中,“明明德” 指个人的道德修养;“新民”指自明其 “明德” 之后,推己及人,教民自新; “止于至善” 则是 “明明德” 与 “新民”要达到的目标。朱熹的这种阐释,显然与 《大学》 原意有些出入,如将 “亲民”读作 “新民”,显然就是为了借题发挥自家心中 “存天理,灭人欲” 的思想。《大学》虽然是秦汉旧文,但在宋代之前,这一段开宗明义并未引起儒家学者特别的注意,直到朱熹别出心裁地概括为所谓 “三纲领” 后,才成为士林人人皆知的 “金科玉律”,大家都跟着朱熹将 “亲民”读作 “新民”。在近代,“新民”二字竟然成为维新派知识分子的口头禅,虽然指的是 “开发民智”的新启蒙,与传统的道德教化是风马牛不相及,使用的却还是朱熹创造的语汇。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20:0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