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三花马对民族文化的贡献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三花马对民族文化的贡献分类:【风俗文化】 “紫髯胡雏金剪刀,平明剪出三鬃高”。这是唐代诗人岑参对三花马的描绘。大诗人白居易的诗更有“风笺书五色,马鬃剪三花”的著名诗句。所谓三花,就是将马鬃剪成三辫。我国内地,最早见到的三花马形象是在唐初。在昭陵六陵中已出现过三花。其后在唐代的绘画和雕塑中,三花马更是屡见不鲜。但,三花马最早来源何处,尚是一个谜。 前不久,在内蒙古达茂旗百灵庙东北地区的岩石上发现了不少三花马岩画,据说在俄罗斯若干地方也有类似发现。从题材和画风上判断,均是公元五世纪前后突厥人的作品。在我国内地,南北朝至隋的马俑虽有色鬃马,但,并没有剪成三花的。据此可以推测,内地三花马是从北方突厥那里引进来的。唐昭陵六骏之一的“特勒骠”,循名责实,是突厥所赠的名贵骠马,这更可视为突厥马入唐的直接证据。 由突厥人引进的三花马,在唐代曾得到广泛流行。宋代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卷五“三花马”条说:“唐开元、天宝之间,承平日久,世尚轻肥,三花饰马。旧有家藏韩干画《贵戚阅马图》,中有三花马。兼曾见苏大参家有韩干画三花御马。晏元献家张萱画《虢国出行图》中亦有三花马。”由此可见,盛唐之世,三花马是很盛行的,而上层社会尤甚。 突厥的三花马入唐,又一次证明,我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所创造的富有地方特色的游牧文明。曾给唐文化以深刻影响。祖国光辉灿烂的文化,是由中华民族共同缔造的。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