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上海郊区的一种成丁礼――庆号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上海郊区的一种成丁礼――庆号

分类:【风俗文化】

男子一到成年,要举行冠礼,表示从此正式成为社会的一员。冠礼在我国周秦汉时代极为重视,有一套隆重繁琐的仪式,但后来逐渐泯灭,至今被废弃已一千多年。不过,从古代冠礼传承衍变而来的类似成丁礼的习俗,在我国有的地方尚有存留,上海郊区有的县流行的 “庆号”,其实就是古代冠礼的传承。

《青浦县志》有这样的记述: “古人冠而后字,斯礼久废。今泖滨农家,弱冠后为酒食,召乡党食之,谓之庆号,尚有古意。”青浦县泖河一带,解放前经济文化处于停滞落后状态,青壮年都外出谋生。孩子出生后,父亲大多不在家中,加上原先流行的风俗,孩子都不经过正式命名,随便以阿猫、阿狗之类的乳名相呼,一旦成长到17至20岁左右,有生儿女的能力,该成家立业之时,就要举行庆号的仪式,以示成人。

庆号,当地又叫取大名。仪式相当隆重。每年约田禾未熟,活计较少的八月,村中青年自行约定,人数十几到二十几不等为一批,推选一位较有见识、老成持重又家境较好的青年为主持人。庆号分字辈,以不同字辈人分批举行,由家中自行商定。参加庆号者,所改的大名由家人商讨而定,或请先生命名,或由算命先生推算过八字庚辰后,视五行亏缺而定名补阙。

庆号仪式一般为: 大家分股出钱,合资由主持人专请戏班来演戏以示庆贺,并延请厨师办席,宴请亲朋好友。演戏时,趁观者云集之时,主持人登台宣布全部庆号兄弟的大名。演毕,亲友与来宾欢聚一堂,开怀畅饮,大家以吉庆词语表示祝贺。然后,在主持人首领下,庆号兄弟一路敲锣鸣钲,齐放炮仗,结队往村中东南西北及各热闹场所张贴大红号单。

60年代中期以后,庆号改称“改名”,仪式与过去基本相同,只是宴会改为茶话会,请戏班子演戏改为放电影,改名青年在广播中宣布所易之名。

一旦“庆号”或“改号”仪式一完,这些年轻人便是成人了,他们可以参加各种成人的活动,可以成家立业,生儿育女。不庆号者被讥为 “鼻涕虫”,被歧视,不得结婚。

庆号的来源,当地流传是源于三国时刘备、关羽、张飞的桃园三结义。泖滨的庆号,就是学习刘关张的结义流传下来的,他们视同字庆号青年为同胞手足,结为侠义兄弟。但分析庆号的性质,源于桃园三结义之说显然是一种附会,它其实是古代冠礼的变衍。冠礼为成人之礼,庆号也是成人之礼,性质完全相同。冠礼隆重而严肃,庆号礼仪也同样隆重而严肃,庆号时,亲戚朋友、父母兄弟要对该青年加以劝谕、勉其加名,对于名字的取定也要全家商榷,请先生择取。古代冠礼是“幼名冠字者,名以名。质生若无名,不可分别,故始生三月而加名,故云幼名也。冠字者,人年二十有为人父之道,朋友等类不可复呼其名,故冠而加字。” ( 《礼记?檀弓上》孔颖达疏) 庆号也相类似,意在取一个新名字,表示新生活的开始,以后便不能再呼其乳名,否则当罚。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23:5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