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与人结誓重盟誓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与人结誓重盟誓

分类:【风俗文化】

《水浒全传》第十五回“吴学究说三阮撞筹,公孙胜应七星聚义”中,说到晁盖、吴用、刘唐、阮氏三兄弟等六人,聚义东溪村,欲取生辰纲时,有这样一段描写:

六人却从庄外入来,到得后堂,分宾主坐定。吴用把前话说了。晁盖大喜,便叫庄客宰杀猪羊,安排烧纸。……当晚且吃了些饭,说了半夜话。次日天晓,去后堂前面,列了金钱纸马,摆了夜来煮的猪羊、烧纸。三阮见晁盖如此志诚,排列香花灯烛面前,个个说誓道:“梁中书在北京害民,诈得钱物,却把去东京与蔡太师庆生辰,此一等正是不义之财。我等六人中,但有私意者,天地诛灭,神明鉴察。” 六人都说誓了,烧化纸钱。

这就是广泛流行于我国民间的 “结誓”场面。

我国农村的广大农民,尤其是山区的山民,素来性情爽直耿介,讲义气,守信用,与人结交最重许诺。在许多地区的方言中,还将许诺称之为“割过舌头”,是绝对不会再变卦的,真是“一诺千金”。他们在许诺时,为了表白自己守信重义的心迹,博取对方的信任,往往要按习俗作“起誓”之礼。

起誓,又称结誓、发誓、盟誓,常见的形式有指天、指神为誓,赌咒为誓,断物为誓,击掌为誓和拉勾为誓等。

指天为誓,是民间最常见的起誓方式。起誓时,誓者往往一手指天、一脚跄地,神色庄重地念念有词曰:

上天作证,我某人向来说话算数,若有违初言,愿遭天打五雷轰!

指天为誓实际上是以天体崇拜为先决条件。起誓者视上天为有意志灵物,是世间万事万物的主宰,能扶弱抑强,去非存是,主诗公道,并且常常以特定的方式对毁约背盟、贪赃枉法等不义行为实施惩治。如晋人干宝《搜神记》所载“东海孝妇”故事中的“三年不雨”,和元代关汉卿杂剧《窦娥冤》 中的 “六月飞雪”等。《水浒全传》中“智取生辰纲”前晁盖等人的“结誓”,就是指天、指神为誓。

赌咒为誓通常在辨白或许诺时进行,誓者唯恐对方不相信,而对天对神起誓,说明如违背诺言或说话掺假,则愿受神明的惩罚。惩罚方式常见的有“割舌头”,“变牛变马”,“横死”等。近年民间最流行的誓言:“骗你是小狗”,也属赌咒为誓的范畴。至于男欢女爱,欲结同心,双方为表白自己的心迹而发誓赌咒的习俗,则是自古及今都颇为流行的。流传于汉代的乐府民歌《上邪》,就是当时这种“赌咒语” 的实录,其歌曰:

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

冬雷震震夏雨雪,

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宋代词人陆游的《钗头凤》,也提到了该俗,《钗头凤》词的下半阙曰: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 莫! 莫!

词中所指的“山盟”,即是陆游与表妹唐婉定情时的“山盟海誓”。

当代仍流传于民间口头的情歌中,有许多就是这种“山盟海誓”的赌咒语。如采录于广西的《恋情恋到死》:

恋情恋到雷公死,

分离要等泰山崩;

江水流断由它断,

天无日头还要跟。

采录于浙江的《生死难丢开》:

情歌恋妹难丢开,

生要同路死同埋;

生在人间共饭碗,

死在阴间共门牌。

断物为誓的起誓方式,在古代是十分流行的。在我国古代,武士们在结交或缔约时,常要取箭、筷、棍、桌等物,一折为二或斫去一角,并曰:“有负心者,形同此物!”以此来表示忠贞守信。常见的断物方式有斫桌、折箭、折棍、折筷、断发、断指等。斫桌为誓的场面可见之于宋人司马光主编的《资治通鉴》的“赤壁之战”一段文字:

孙权“因拔刀斫前奏案: 曰: ‘诸将安敢复有言当迎操者,与此案同’。乃罢会。”

宋人岳珂的《程史?二将失律》则对折箭为誓的习俗有所记载。

断发为誓,则多见于男女定情时的 “山盟海誓” 中,男女双方为表心迹,同断发一束,互相交结以作信物,意为 “相守共白头”。因此,民间又称原配夫妻为“结发夫妻”。现在的乡民百姓与人结交,则多行折筷之仪,结交的双方换过年贴,许过诺,起过誓,再将筷子一折为二以示忠贞守信,从此,庆吊往来亲如兄弟。

现在民间最为流行的起誓方式,要数击掌为誓了。结交双方,一方提出某种要求,另一方作出相应的承诺后,双方同时伸出右手,轻轻一击,口曰: “说话算数”、“决不食言”,即告起誓完毕。这种起誓方式较为简便,且不带迷信色彩,故在中下层知识分子及基层干部中也比较流行。

至于儿童,最常见的起誓方式是“拉勾”。结交双方各伸出右手的食指或中指,弯屈如钩,相扣而拉,边拉边誓。若为交换玩具,则誓曰:“拉勾上吊,上下一百年不许再要!”意为不得后悔要回原物。若是相约保守某种秘密,拉勾时则说:“拉勾拉勾,谁说出去是小狗!”旧时的儿童认为,拉过勾再后悔背诺,则要被恶鬼割去舌头或耳朵。这种习俗现在还很流行。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9 1: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