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世族门第婚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世族门第婚

分类:【中国民俗】

世族间的姻亲关系在北京其实起源甚早。魏晋南北朝时期,幽州世家大族之间就有通婚的习俗,比如始于东汉卢植,号称北朝第二名门的范阳卢氏,就与北朝第一名门的清河崔氏联姻,卢谌之母就是清河崔氏女,而崔浩之母则为卢谌之孙女。孝文帝时,卢氏又与望族李氏结为婚姻,还与范阳祖氏结为乡姻。此外,还与皇室联姻,如卢谌曾尚武帝女荥阳公主,卢道裕尚献文女乐浪长公主,其弟卢道虔尚孝文女济南长公主。反过来,高阳王雍纳卢神宝之女为妃,孝文帝纳卢敏之女为嫔,孝明帝纳卢道约之女为世妇,等等。世族间姻亲关系的建立一方面是出于封建社会的门第观念,更重要的则是为了维护其自身的社会地位。世族联姻的习惯从六朝后期就开始走下坡路了,因为望族力量的存在不利于中央集权制的强化,因此从六朝开始,中央政府开始着手解决这个问题,到隋唐时更加注意,在通婚上采取一定的限制措施,如唐太宗就有诏云:“新官之辈,丰富之家,兢慕世族,结为婚姻,多纳财贿,有如贩鬻,或贬其家门,辱于婚姻;或矜其旧族,行无礼于舅姑。自今以往,宜悉禁之。”但世族们并不屈服,或者偷偷将女儿嫁往世族夫家,或者宁愿女儿老死,也不与庶族为婚。直到唐文宗,欲以公主下嫁世族,犹为所拒,文宗为此叹息说:“我家二百年天下,反不若崔卢也。”(《唐书?高俭传》)对世族姻亲形成毁灭性冲击的是唐末黄巢农民起义,这种存在几百年的门第婚姻从此衰落。后世的北京,虽然还有以门第论婚娶的现象,但其实质已不同于最初的门第婚了。

皇族和世族间相对固定的姻亲关系,对社会择偶风尚有重大影响。北京人择亲历来就有重门第、重出身、重财力的观念,社会地位的高低、家境的好坏、受教育的水平等,往往决定了人们婚姻的层次,社会各阶层之间很难打破等级、门第、出身甚至职业的界限来解决婚姻问题,因此,官员家庭间通婚、官员与富商家庭间通婚、富商大户间通婚、儒士家庭间通婚、农户间通婚、手工业家庭间通婚等,成为主要的婚姻形式。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0/20 3:4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