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世袭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世袭分类:【传统文化】 古代指父祖的帝位、爵位和领地等世代相传。“世”,父子相继,世代。“袭”,衣上加衣,《礼记?内则》:“寒不敢袭。”汉郑玄注:“袭为重衣。”引伸为“重迭”,如《左传?哀公十年》:“事不再令,卜不袭吉。”再引伸为“承袭”、“继承”,如《三国志?魏志》“汉相国参之后”,南朝裴松之注引王沈《魏书》:“曹参以功封平阳侯,世袭爵士。”王位世袭制始于夏启,禹以前的部落首领是民主推选,即“禅让”,尧传舜,舜传禹,启废“禅让”制,实行“世袭”制,“大人世及以为礼”(《礼记?礼运》),唐孔颖达疏:“世及,诸侯传位与自家也。”商王位继承“兄终弟及”,周确立“嫡长子继承制”,并为历代王朝所承袭。爵位世袭始于西周,封国诸侯实行世袭制,公卿、大夫、士世禄。秦时曾废除或部分废除“世卿世禄”制,汉以后又恢复。清制,爵位承袭有代数限制,不限代者加“世袭罔替”,以示区别。 谓世代继承帝位、爵位。王位世袭制始于夏启。启废禅让制,实行 “世袭制”,父死子继。兄终弟及。延至清末。爵位世袭始於周。封国诸侯行世袭制。而公卿大夫、士不得世位而世禄。汉因之。《三国志?魏志?武帝纪》: “曹参以功封平阳侯。世袭爵士。” 后宦官亦见世袭。明正统十一年(1446),予太监王振侄王林世袭锦衣卫指挥佥事官,并授曹吉祥等人之弟侄辈世袭副千户。宦官世袭始於此。亦有世代袭职。清制,凡立功或阵亡,请予赏恤爵位者,其子孙以例承袭,谓之世袭。凡世袭皆限定袭次,其不限次之前加 “世袭罔替”字样。清昭?《啸亭杂录?台湾之役》: “因封大纪为一等嘉义伯,世袭罔替,赐银1万两。”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