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丛林清规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丛林清规分类:【传统文化】 宋代佛教寺院的组织规程与僧徒的行事章则。丛林制度创自唐代禅宗百丈怀海。入宋后在南方丛林日臻完备的同时,北方丛林也开始兴盛。南渡以后,禅宗名僧辈出,所居丛林皆极一时之盛。史弥远执政时,定江南余杭径山、杭州灵隐、净慈、宁波天童、育王为禅院五山,杭州中天竺、湖州道场、温州江心、金华双林、宁波雪窦、台州国清、福州雪峰、建康灵谷、苏州万寿、虎丘为禅院十刹,丛林制度遂遍行江南。丛林最初只有方丈、法堂、僧堂与寮舍,以住持为丛林之主,尊为长老,因居于方丈,故亦称方丈。后来丛林规模渐大,各寺住持便因时制宜,自设职事,据宗赜《禅院清规》所载丛林职事名目多达23种。以等级分,住持之下还可分为知事、主事、头事三级,规模较小的丛林则往往以主事兼知事。丛林除方丈之外,还设有库房、客堂、维那寮、衣钵寮,通称四堂口。重大寺务由主持会同首座、监院等班首与四堂口首领共同议定。宋代丛林分甲乙徒弟院、十方住持院和敕差住持院。甲乙徒弟院略称甲乙院,也称剃度丛林或子孙丛林,由住持弟子依次主持丛林;十方住持院略称十方院,由官吏监督僧众选举贤德高僧为住持;敕差住持院略称给牒院,由朝廷给牒任命住持。丛林制度在宋代完善,并被禅宗以外各宗寺院所仿效,对后世佛教影响颇大。怀海的《百丈清规》对僧众日常行事已有简单规定,入宋以后则多有增损沿革。北宋崇宁二年(1103)宗赜搜集各丛林时行规则,新编《禅苑清规》10卷,也称《崇宁清规》。南宋咸淳十年(1274)惟勉又对各丛林清规参异存同编为《丛林校定清规总要》2卷,也称《咸淳清规》。较之怀海的旧规,宋代健全的丛林清规首先增加了关于祝圣、国忌、祈祷、佛诞节、涅?节、达摩忌、百丈忌与各寺历祖忌等仪式,其次才是丛林本身的规制。具体包括关于住持职掌与产生的规定,关于丛林东西两序班首、知事与一般职事的规定,关于沙弥剃度、受戒、游方、坐禅、劳作与料理亡僧后事等规定,关于大众入寮、法会念诵、结制礼仪、朔望巡堂、月份须知等规定,关于法器的说明与使用方法的规定。宋代的丛林清规对以后佛教寺院的建设与管理发挥了重要作用。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