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东北大学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东北大学

分类:【地域文化】

系张作霖统治东北时,采纳奉天教育厅长谢荫昌“欲使东北富强,不受外人侵略,必须兴办大学教育,培养各方面人才” 的建议,责成奉天财政厅长兼省长王永江联合吉、黑两省创办的一所综合性大学。1922年春筹办,就沈阳高等师范(原沈阳大南般若胡同)改办大学理工科; 公立文学专门学校改办大学文法科。1923年4月26日正式成立。王永江任校长,汪兆?任文法科学长,赵厚达任理工科学长,吴家象任总务长。1923年7月首次招生,9月就高师原校址上课。学制预科2年,本科4年。10月24日举行开学典礼。1925年暑假后,北陵新校舍落成,理工两科迁入,为北校;文法两科仍居旧址,为南校。同年创办了“东北大学工厂”,既供学生实习,又是大学经费来源的主要渠道,也是东北重工业建设的开始。1926年设立附属中学。1927年11月,王永江因病辞去校长职务,刘尚清任职。1928年4月进行改组,文法科与理工科分为文、法、理、工四院,周守一为文学院院长,臧启芳为法学院院长,孙国封为理学院院长,高惜冰为工学院院长。同年8月,刘尚清因事辞去校长职务,东北政务委员会委托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张学良兼任校长,刘风竹为副校长。张学良任职期间,曾三次捐献巨款,扩建北陵新校舍,将文、法两院迁入;添建图书馆、体育馆、大礼堂、化学馆、纺织实验室及教授俱乐部等。并于1928年9月开始招收女生,增设教育学院和农学院,同时还不惜重金,广招贤能,提高教学质量。首届毕业生各系各专业成绩名列第一者,均由学校资送英、美、德留学。以后年年均有资送欧、美留学的学生,直到“九?一八”事变后,经费无着乃停。学校各种规章制度完备,图书、仪器、标本应有尽有,发展迅速。“九?一八”事变后,学校曾迁徙于津、京、晋、豫、陕等地,边复课,边参加抗日战争。1932年,添设交通学院;冯庸大学亦并入。1935年“一二九”学生运动中,该校学生奋起参加,成为运动的先锋。“西安事变”后,1937年国民党政府下令强行把该校改为 “国立东北大学”,任命臧启芳代理校长,1939年5月教育部任命臧启芳为校长。抗战胜利后,1946年该校迁回沈阳,1948年又从沈阳迁到北平,解放后并入东北师范大学。

系中国共产党为在东北 “废除法西斯的奴化教育,发展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教育”,于1946年2月,在辽宁本溪创办一所综合大学。目的在于培养“为人民服务的,献身于新中国新东北建设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教育、实业、医学等专门人才”。校长张学思,副校长白希清、舒群。初本部招生70名,另设有200余名行政训练班。后因蒋介石扩大内战,训练班转交辽宁省政府,大学本部迁到安东 (今辽宁省丹东市),4月底转至长春,在长春招生400余人,未得全部入学; 5月下旬学校带领300名学生又转到哈尔滨,6月迁于佳木斯,设文学、社会科学、医学、自然科学4个学院。于1950年并入东北师范大学。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5:2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