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东坡七集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东坡七集

分类:【文化精萃】

别集名。北宋苏轼撰。110卷。包括东坡集、后集、续集,奏议集、外制集、内制集、应诏集七种。前三集收有诗、词、铭、颂、赞、杂文、表、传等。中间三集为奏议和起草的文告。《应诏集》包括策略、中庸论、人臣物、人物论等。另有词集《东坡乐府》有单刻本,不在七集之内。宋郎晔有《经进东坡文集事略》,清王文诰有《苏文忠诗编注集成》。

亦称《东坡全集》,诗文集,110卷,宋苏轼撰。轼才华横溢,学识渊博,于文学、绘画、书法皆有很高的成就。其诗、词、文风格豪迈达观,有浓厚的浪漫色彩。是集收入苏轼之诗、文极为丰富,惟其词作有《东坡乐府》单刻本,不在此集中。《东坡七集》包括《前集》、《后集》、《续集》、《奏议集》、《外制集》、《内制集》、《应诏集》七种。前三种收诗、铭、颂、赞、杂文、表、传等。四、五、六种为奏议和起草的文告。《应诏集》有策略、策别、策断、中庸论、人臣论、人物论等。宋郎晔有《经进东坡文集事略》,清王文诰有《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较为完备。是书有《四部备要》本行世。苏轼的散文在欧阳修散文之基础上,吸取了前代各家之长,融汇贯通,形成其文理自然、姿态横生和雄奇恣肆、浩如大海的鲜明特色。其政论、史论明晰透辟,滔滔雄辩,而又平易自然;记叙文如《喜雨亭记》、《超然台记》等,文笔飘洒,如行云流水;杂文小品多信笔而出,情趣盎然,表现出高超的写作技巧。书中诗歌较散文数量为多,题材也较为广泛。有的反映人民疾苦,谴责官吏贪鄙,有的侧重抒写个人情怀,歌咏自然景物。艺术上常表现为想象奇幻、夸张大胆和以文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的特点,并善于把引人入胜的景色与发人深省的哲理融为一体,富于理趣而启人心智。《题西林壁》以游山观景比喻为人处事之理,是这类诗作之代表。《荔枝叹》巧妙运用对比衬托手法,对历史上的统治者作了深刻尖锐的揭露和批判。清纪昀评论说:“波澜壮阔,又嫌其露骨。”苏轼开有宋一代散文和诗歌的新风气,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代表了中国古代散文的最高成就,其诗歌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对后世文学的发展影响极深。

诗文集。北宋苏轼撰。凡110卷,包括《东坡集》40卷、《东坡后集》20卷、《东坡续集》12卷、《奏议集》15卷、《外制集》3卷、《内制集》10卷、《应诏集》10卷。自宋以来,苏轼全集版本甚多,依体例可分为两个系统:一为分集编订本,如《东坡七集》;一为按文体分类合编本,如宋麻沙书坊“大全集”本(今佚)、明刊114卷《苏文忠公集》、清蔡士英刊115卷《东坡全集》。分类合编本多数出自坊间,真赝相杂,但因收文较多、使用方便而长期流行,《四库全书》即以蔡士英本著录。分集编订本则渊源有自,苏辙在作者逝世次年所撰墓志铭中即称“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奏议》十五卷、《内制》十卷、《外制》三卷”及《和陶诗》4卷,则当时苏轼诗文已编为六集。《郡斋读书志》首次著录为七集,即以上六集加上《应诏集》10卷,则南宋前期苏轼全集已有七集本。今存刊刻最早、保存完整的七集本,为明成化四年(1468)程宗刻《苏文忠公全集》(通称《东坡七集》)。此本以新编的《续集》12卷取代《和陶诗》,其余一仍宋刻,故仍为七集。《续集》除收入和陶诗,还增收不少诗文书简,其中大多为《东坡集》、《后集》所未收,少数则与之重复。由于东坡七集多数在作者逝世前后已经编定(其中《东坡集》可能是作者生前自编),所收作品较为可信,成化本又大体采用宋人旧刻,故为世所重。光绪三十四年(1908)宝华毖影刊成化本,经缪荃孙校补而更为精善,遂风行一时,取代分类合编本而成为苏集通行本。然而《东坡七集》收文不全,尤其是题跋、笔记、书简失收甚多,而且编次欠佳,诗、赋、铭、颂、赞、论、记、序、策问、表状、碑传、杂文、书简等散见于《东坡集》、《后集》和《续集》,分隔数处,又不按时序排比,寻捡极为不便。上海商务印书馆和中华书局均曾排印出版缪校成化本,前者所出名《苏东坡集》,先后收入《万有文库》和《国学基本丛书》;后者所出名《东坡七集》,收入《四部备要》。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7:0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