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东坡书院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东坡书院分类:【传统文化】 在儋县。北宋绍圣四年(1097年),苏轼由广东惠州再贬至海南儋州(今儋县),受到儋州州守张中及当地士人黎子云、黎子明等的欢迎,大家集资在黎氏园中建屋,作为海南文人雅士吟诗作文的场所,名为载酒堂,堂名“载酒堂”出自《汉书?扬雄传》“载酒问字”的典故。元符元年(1098年),苏轼被察访岭南的湖南提举常平官董必逐出官舍,在城南桄榔林下建屋居住,命名为桄榔庵。苏轼与当地人士结下深厚感情,元符三年(1100年)北归离开儋州时,有诗云:“我本儋耳人,寄生西蜀州。忽然跨海去,譬如事远游。”后人以桄榔庵为东坡祠。元代延钓年间,东坡祠迁至载酒堂。清代改称东坡书院,设帐讲学。入院内,载酒亭翼然耸立,亭后为载酒堂,其后为正堂,并陈列有苏轼塑像和苏轼居儋时的一些文献、碑刻、匾额、楹联。桄榔庵已废圮,仅存字迹模糊的石碑一方。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市西北中和镇。原名载酒堂,宋元符元年(1098)。儋县守官张巾因与东坡有诗酒往来,遂在当地士人黎子云兄弟园中营建此堂,堂名出自《汉书?扬雄传》载酒问字的典故。元泰定三年(1326)重修东坡祠。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重修,更名东坡书院。后屡次修建。1985年大规模重修。今“东坡书院”四字为清人张绩所题。书院包括大殿、载酒亭、载酒堂、左右书房、前后耳房及前门。“东坡居士”铜像置立于西圃。载酒亭左右有半月形莲花池。载酒堂两侧有诗文碑石13座。后墙有两幅大理石绘刻:左幅《坡仙笠屐图》,上有明宋濂题字,旁有《坡仙笠屐图》木刻,为仿唐寅画刻制;右幅《月下古梅图》,为仿苏轼画刻制。堂内陈列《苏文忠公居儋录》等资料。院周有东坡村、东坡田、东坡井、东坡桥。另有东坡坐石、狗仔花掌故。宋人杨万里有《登载酒堂》诗。李光、王仕熙、虞集、黄宁、罗杰、张习、韩钓等历代诗人均有游览之作。郭沫若有《题东坡书院》。景区内古树拔地参天,林木苍翠,景色宜人。 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钦州知州程鼎创建,院址在城外平南古渡北岸(今钦州镇中山路江滨旅社)。官立。院内举祀苏长公像。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知州朱奎联结学正吴光、训导杨士霖、史目朱轩以及州绅等,以建万寿宫余资,饬州人将旧院尽行拆卸,重建一连四座,计屋22间,周围以砖垣,统计地盘,直约53.3米,横20米,供生徒明经修行。光绪初年,知州余鉴海为院题联:“惭壮岁墨盾磨躬,时事处万难荐,剡荣膺,获得一州如斗大;企前徽诗瓢负出,天涯分百影,瓣香齐祝,愿联多士竞珠光”,以奖励文风。光绪十六年(1890年),知州李受彤将书院迁城北镇龙楼,改为“绥丰书院”。废科举,兴新学。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将书院改称“钦州中学堂”,后称“钦州中学校”,现为钦州市第一中学。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