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东坡肉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东坡肉

分类:【传统文化】

汉族民间节日肉食品。流行于浙江海盐地区。制法:切一块重4―5斤的猪肉,用干净稻草捆扎完整,放入锅中,焖成酥肉,去稻草,色红,味道香浓。相传此食源于宋代,苏东坡在杭州为官,年尾到澉浦城,体查民情。腊月二十三,祭灶之日,欲动身返回杭州,百姓闻之,集资宰猪,送他过年。苏东坡不收,百姓不退,东坡当场将肉切割成大块,并亲自烹熟,送还百姓。遂民间称此为“东坡肉”。尔后,每年除夕,民间以此为佳肴,以示对苏东坡的怀念之意。相沿成俗。

肉食名。据宋代周紫芝《竹坡诗话》卷2记载:苏轼(东坡)在今湖北黄冈时,曾戏作《食猪肉》诗云:“黄州好猪肉,价贱如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时他自美。每日起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后肴馔中猪肉制品有所谓“东坡肉”本此。明代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卷26云:“肉之大悯(zì自)不割者,名东坡肉。”清代翟灏《通俗编》卷27“东坡肉”按:“今俗谓烂煮肉曰东坡肉。”现在川菜食品中有用猪腿胛(膀)肉烹饪成块状“东坡肘子”,亦沿此而来。

指一种以慢火细焖而成的红烧猪肉。其特点为酥而不腻,香软可口。北宋苏轼谪居黄州时嗜食猪肉,并有自己独特的烹饪方法,其《东坡外集》卷二十三《猪肉颂》云:“净洗锅,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黄州好猪肉,价钱如泥土。贵人不肯吃,贫人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叙其慢火煨制之法甚切。后人因名用此法烹制之红烧猪肉为“东坡肉”。后世极为盛行,文人诗文中多及之。今浙江名菜“东坡肉”,其烹饪方法实与苏轼一脉相承。

地方风味名菜。流行于杭州市。相传是根据苏东坡烧肉的方法烹制而成,故名。苏东坡不仅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文学家,而且也精于烹饪,常常喜欢自己动手烹调菜肴。他任杭州太守时,因疏浚西湖有政绩,百姓纷纷送肉上门表示感谢。他便让家厨按照自己煨制红烧肉的方法,将肉烹调后送给治理西湖的民工吃,大家觉得此肉肥而不腻,鲜美可口,便称它为 “东坡肉” 。“东坡肉” 从此就成为杭州的传统佳肴,一直流传至今。其制作方法是:将猪肋条肉去骨,切成鸡蛋大的块,开水锅中焯5分钟,除去血污,捞出洗净,用小火入锅,加绍酒、酱油上色,然后加葱,白糖,倒入适量的开水,旺火烧半小时,移小火焖1.5小时,至皮酥肉烂、汤汁稠浓时,装入罐里,罐口用桑皮纸密封,入笼再蒸15分钟即可。其特点是色泽酱赤,肉质香糯,鲜嫩味醇,酥烂如豆腐。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1:28:50